2021.9.7 【午间美闻】一封书信的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1-09-07  浏览次数:34

一封书信的力量

----从《诫子书》看家庭教育

 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而如今所谓的“家校共育”与前者略有不同。家庭与学校的职责有着些许差异。家庭的主要职责,在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并配合学校、教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学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侧重于确保孩子在学校接受良好文化教育、养成良好品格。但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期望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


 在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也有孩子的期望。《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之处。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狠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突出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孩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效果要好得多


 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家校共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同时也能丰富教育的内涵,提高老师和家长的素质,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最终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本期主播,来自九(1)班的孟凡震,下期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播:九(1)班 孟凡震

指导老师:张斌

初审:方琳

终审: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