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李白《行路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我是来自九(1)班的朱礼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而诗歌鉴赏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认知活动。这也促使它成为我校“午间美闻”的一档带有诗意特色的节目。本栏目于每周三和大家见面,带大家领略诗歌的意蕴之美。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对李白《行路难》的鉴赏。
我一直都很喜欢李白,喜欢他那独有的洒脱与难以琢磨的飘逸,也一直把他看作仙人,认为只有他才有那不落凡世的傲气与才情。也不曾想仕途的挫折也会影响他,仙人也会烦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面对这美酒佳肴,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任用,于是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他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礄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时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绝
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彷徨歧路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未来的强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生动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有一天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最后我想说,李白是仙亦是人,他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言壮志,也有“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满腔愁苦。每个人都是这样,生命中有难以忘怀的快乐,也难免有刻骨断肠的悲伤。无论我们处在哪个阶段,达到何种境界,面对困境,只要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钟鼓馔玉不足贵”的坦然,相信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主播:九(1)班 朱礼珊
指导老师:张斌
初审:程娟娟
终审:李传国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