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9【午间美闻】《听蜀僧濬弹琴》鉴赏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99

《听蜀僧濬弹琴》鉴赏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鉴赏古诗《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与古琴有关的五言律诗。主要是写李白自己听一个名叫仲濬的蜀僧弹琴的感受。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绿绮,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弹之名琴,这里借指仲濬的琴是一张难得的好琴。僧人仲濬从高高的峨眉山上下来,还带来了一把稀世名琴。首联写出了抚琴者来历不凡,并以名琴暗示出了他高超的抚琴技艺。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仲濬抚琴姿态之潇洒。万壑松,应是李白听琴曲产生了联想,琴音如穿行在千山万壑中的松风一般气势磅礴、连绵不绝。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这句颈联是全诗的高潮。流水,应是暗用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高山》、《流水》是两首流传千年的古琴曲。通过琴曲,弹者和听者取得了相知,并暗示出作者极高的音乐感受能力。“心洗流水”,也说明听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灵经历了一番洗礼,烦躁焦虑都涤除殆尽,余音袅袅,回荡在作者的心中,久久没有散去。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尾联写作者沉浸于美好的琴曲艺术享受中,高山流水遇知音,以至于悄然不觉时间之流逝。青山惟余轮廓,不见颜色,秋云重叠,夕阳已下,以景达意,再次衬托蜀僧琴艺之高超。

全诗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有遇知音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咏歌赞古琴,将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琴,并以琴德喻人。欧阳修描绘琴乐的特点是“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纯古淡泊”的音色,与“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他在病中曾“学琴于友人”,“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孟郊在“听琴”中说“学道三十年,未免忧生死。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参禅悟道三十年,也不如听一夜琴声的收获大呀!

因此,琴便占据了古代文人的雅--“琴棋书画”之首位。“琴”字,在中国也成了乐器的代称。及至近代,冠以琴名的乐器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现在一说弹琴,已经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国的七弦琴了。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知音难觅,之所以成为琴人的永久性话题,或许是因为琴乐多追求清、静、古、澹之意境。听琴曲,不仅要欣赏乐曲本身,更要知道它的弦外之音。于是一般人便认为其“曲高和寡”。

古代文人弹琴,大多是为了修身或是养性,或是自娱自乐,“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偶尔一次的雅集,也不过是几个知音。故人对什么时间不能抚琴,也是有要求的:疾风骤雨、日月交蚀、衣冠不整、处尘世、对凡夫俗子等,均不抚琴。这样,抚琴的机会不多,而听琴的人就会少之又少了。

我认为,在生活中,知音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人,也可以把生活中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当做知己。抚一曲心爱的琴曲,与古人神交;读一本心爱的好书,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在身边找到一个知己,能陪我们度过那些欢乐的、艰难的、甚至无聊的时光。

主播:九(4)班 闫海容

指导老师:张  磊

初审:许小平、陆  玲

复审:李传国

终审:杨  全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