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午间美闻】家风传承——六尺巷的故事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1-10-26  浏览次数:277

家风传承——六尺巷的故事
    
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家是最小国,是最能落实并表达礼仪和文化的地方,而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风家训更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在许多著名的家风故事里,颇为著名要属六尺巷的故事了。


   
 
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在清朝康熙年间建成。在巷口两侧刻有“礼让”二字的石牌坊。据史料记载,在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官邸与吴氏府邸相连。胡家建新房时,占用了两家间的巷子,张家不同意与其发生争执,未果,一气之下给张英写了封信。张英收到信后,写了一首打油诗寄回家中。张家收到信后十分惭愧,主动让出了三尺。吴家知道后也感到十分羞愧,也让出了三尺,六尺巷由此而来。


张英写的诗是什么呢?他在信中写道: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不就是一墙之争吗?我们让给吴家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仍然在,而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就灰飞烟灭了。


   
 
张英能说出这番话,他的为人密不可分。或许大家不怎么熟悉张英,但是他的儿子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著名宰相——张廷玉。张英、张廷玉都是清朝的贤臣名相,被称为“父子宰相”。张英父子为官清廉,为清朝固国安邦、团结统一做出了很大贡献。张英被康熙称赞为“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张廷玉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有太庙的汉臣。在中国历史上父子宰相极为罕见,而为后世所称颂少之又少像张英父子这样位高权重又受人爱戴的父子宰相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张英处理官民关系,对待民众态度,解决利益之争的方式,堪称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优秀范本。这种处理方式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现代,值得我们学习。有时我们处理一件事时,不要总拘泥于事情的本身,还要超然于物外,用另外一种思维、另外一种态度去对待事物,那么很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张英眼里,哪有什么你的我的?争来争去到头来一切都是浮云,既然这样,又何必斤斤计较呢?如今重温六尺巷的历史佳话,令我们不由得感受到了人性中宽厚的力量。这种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境界和和谐礼让上。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大度,克己处事,人生短短几十载,何必争来争去,执着于外界事物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尺巷,虽只有六尺,却可以作为一把人生的尺子,测量我们的修养境界。六尺巷的确值得我们去走一走,走出人生的天地之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


主播:九(8)班 詹承轩

指导老师:汪飞飞

初审:许小平、程娟娟

复审:李传国

终审:杨  全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