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午间美闻】《满江红》诗歌鉴赏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71

《满江红》诗歌鉴赏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鉴赏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壮怀激烈,为了国家出生入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了代代学子。而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正是这其中的一员,他的《满江红》更是表现了他的坚定和决心。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开头的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止,作者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望。看着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他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作者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愤填膺。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气贯长虹,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下面四句则是作者在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一句,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觉不过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一句,则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这是对未来的瞻望。“云和月”写出出师北伐的艰苦,任重道远,只有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赢得抗金的最后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二句则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丹心,从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令人神旺,叫人起舞。


在这气贯长虹,万丈豪情的韵律中,我听见了“还我河山”的怒吼,听见了“为国效忠”的壮志豪情。在这掷地有声、铿锵顿挫的字字句句,在这大气磅礴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和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祖辈尚能如此,作为当代的炎黄子孙的我们岂能无动于衷在这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我们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敢于奋斗,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不断拼搏。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主播:九(8)班李美熙

指导老师:汪飞飞

初审:许小平、程娟娟

复审:李传国

终审:杨  全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