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午间美闻】死亡诗社影评(1)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71

《死亡诗社》影评

总有一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总有一首歌曲让你循环播放,总有某个电影片段触动你的心弦,总有一段音乐勾起那尘封的记忆。一部电影承载一个时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影音鉴赏”,听一段影评感百态人生,听一首歌曲闻背后故事。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来自1989年的一部经典佳片——《死亡诗社》,我在迷茫和失意时偶然看了这部电影,从那以后,枯燥的学习生活便拥有了几分诗意。

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一所私立高中的故事,开场即是威尔顿学院新学期的开学典礼,苏格兰风笛的演奏仪式加上对称平衡的画面构图,让人感到电影开端的压抑肃穆。而英文老师基廷和他的学生们,则是陈腐的学校中最自由和浪漫的存在。他们读诗,写诗,追求爱与美;他们反抗学校“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四大信念;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去寻找自我,不被世俗法则束缚。


我在电影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便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团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观点和信仰,基廷老师让三个学生在院子里行走,以此来揭示:每个人都在妥协中与别人趋同,虽然我们是以自己的步伐在前进。

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接纳的必要,但我们务必要保持自己的信仰独立,即使在别人看来是如何的糟糕。


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就像是经营一间商店。为了能够顺利营业,我们想尽办法。最简单的当然是对照,对门那家店还不错,那我们要努力装点得和别人差不多,起码要符合正常标准。为了更多人喜欢,我们要更换受欢迎的商品,甚至24小时营业。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对面那家店其实也是这样的,他也在日复一日的比较中改变自己,在观察着除他之外的其他商店,在模仿中营业。那么究竟,谁才是那个象征着正确的标本呢?到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趋于相同。

世界上有无数个在挣扎中的小店,他们尽力想和别人一样,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苟延残喘,或直接倒闭。他们因为自己的不一样,因为自己的个性,而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


我认为这个社会应是多元化的,所有人都值得被认同。同时,做最古怪,最冷清的商店又如何呢?毕淑敏也倡导我们要在精神的第三间小屋中安放我们自身,否则我们的精神,只会孤独的在风雨中飘零。

 “抓住这天,正因我们都会死去。”基廷在第一节课上,便对学生说了这样的话。

从小到大,我们被太多的期望和压力在约束着,因此我们从来没有好好想过怎样抓住这天,只是一向在追求未来,实现别人的期盼。

生命中,我们很多人都在妥协着,正因为梦想太沉重了。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便是尼尔。他生性外向,有自己的追求,却无法得到家人的认可。他无法违逆父亲为他未来做的计划,于是,他选择了自杀,用生命换取了对自由的向往。殊不知,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全盘规划,反而会扼杀他们的个性,摒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可能也只是碌碌无为。


安德森与尼尔同宿舍,可他俩性格完全相反,唯一的共同点便是他们都生活在父母的期望下,无法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在基延廷的课上,安德森最后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影片末,他在全班和校长的面前,公然表达自己的感情,第一个站在桌子上,对被解雇即将离校的基廷说:“Ohcaptainmy captain.” 有时候,我们缺的便是对规划好的未来反抗的勇气和坚持自己爱好的毅力,最后悔恨终生。

学习,成长,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无数人也因此迷失自我,被迫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或许你现在正在备战期中考,或许你现在正被成绩困扰。但无论如何,请坚持自我,人生需要努力,也需要一点诗意。

主播:九(10)班 周米笑

指导老师:郑  伟

初审:许小平、陆  玲

复审:李传国

终审:杨  全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