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颗璀璨
有的人,用朴实告诉世界,最美的是奉献;有的人,用脚步告诉世界,初心不曾改变。也有的人,用信念告诉世界,梦想定会实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榜样人物,读懂凝聚在他们身上的力量。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榜样人物”。
一袭白衣,遮不住李白的狂名,诗仙之名光耀千古,长留青史。 余光中曾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被称为唐代三绝。贺知章直呼他是谪仙人。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好剑术,遍干诸侯,十八岁独行川蜀求学问道,二十五岁仗剑去国。公元742年,李白42岁时,他奉诏入京受封翰林,成了御用文人。他靠着天纵之才,撒豆成兵,挥毫成诗,但不久就厌烦了这种生活,他觉得权贵庸俗,深宫不堪。后他被赐金放还,李白回望浮华半生,借着琼浆蜜露,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自信、轻狂、壮烈、奔放、不羁、飘逸。一如惊涛拍岸,一如冷夜篝火,一如鲲鹏展翅,一如骏马驰骋。这就是盛唐的李白。
回望李白?是美酒,是潇洒,是轻狂,是酩酊大醉。因为有了李白,锦绣盛唐大放异彩,中国诗坛因为有了李白而群星璀璨。他像跌入人间的谪仙,一把剑就是大唐第二,年少轻狂也意气风发,敢令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天干调羹,虽不满七尺,却雄心万夫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他以大鹏自喻的壮志。“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是他莫欺少年穷的豪气。“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是他辞行远游,仗剑天涯的侠气。
回望李白?是纸砚,是长安,是月夜,是梦笔生花。诗文化入酒里,化作酒气,吐出锦绣诗章。他欣喜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思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难过时“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兴致来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他甚至可以不问故里,只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他谪仙临世,手握日月可摘星辰,吐字落笔间便辗转风月,提笔收声又坠入人间。
回望李白?是不羁,是狂醉,是谪仙,是意气风发。他心中的伊人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天马行空、大鹏展翅皆是他。人们恨他横压一世的气场,却又爱煞他诗里惊骇世俗的夸张。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比现实更美的精神世界,“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是他的放纵不羁。在精神与现实的斗争中,他选择了坚持自我。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留青史,他舍弃“钟鼓馔玉”,做回真正的自我。
回望李白?是哲思,是不屑,是自许,是老当益壮。六十岁的李白,老发斑白千丈,不负江湖少年从容,一生朋友多欢,如今天涯零落,生死永隔,与妻聚少离多,儿女不曾承欢,盼如吕公、范蠡弹指江山,功成身退,皆梦幻泡影。是仙人,但终究贬谪世间。生前戴罪,今生亦多苦楚。耀眼是耀眼,不凡也是不凡,途是险途,梦是幻梦,道是假道,空是真空。他把大唐盛世写成诗,将万里江河谱成曲。他让我们看到一个繁华世界,锦绣千古的大唐。
穿过巍巍华夏,浩浩九州,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最得人意的,岂不是大唐?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星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就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在如此一个时代,诗者如繁星,却能拥有一位如此潇洒,如此轻狂,如此不羁,如此意气风发之人。回望李白,他就像一个决世剑客,斗酒诗百篇,亦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盛唐湮灭,而李白之名却从未封尘,反之,越加璀璨。
忆起李白,是怅然与感慨,是星光与璀璨。
指导老师:李玉玲
初审:许小平、陆 玲
终审:轩家梅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