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总有一首歌曲让你循环播放,总有某个电影片段触动你的心弦,总有一段音乐勾起那尘封的记忆。一部电影承载一个时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听一段影评感百态人生,听一首歌曲闻背后故事。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影音鉴赏”。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鉴赏的电影是《波斯语课》。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正笼罩着整个欧洲战场,纳粹刚刚召开万湖会议,正式制定了“最终解决方案”,决定通过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系统的灭绝屠杀。
寒蝉凄切,万物萧瑟,犹太人吉尔斯与同伴坐在简陋的草棚车上,依稀可辨士兵走在碎叶上发出的声响,他用面包和另一名犹太人交换了一本波斯语书籍。万万没想到,正是这本不起眼的波斯语书籍,救了他一条命。在军官即将枪决他时,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并拿出了这本书作为证据。正巧,一名名叫科赫的德军上尉正想学习波斯语,于是官兵们将吉尔斯带去见科赫。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竟通过了科赫的验证。科赫要求他每天教授自己4个波斯语单词。
吉尔斯吓得发抖,因为一旦被上尉发现他说谎,他就将立即被杀死。在极强的求生欲的驱使下,吉尔斯想出了一个办法——编造一门语言!用假的“波斯语”糊弄过关。于是,吉尔斯开始绞尽脑汁,尽一切可能通过一些简单的音节构成一个单词。就这样蒙混过关了几天之后,科赫突然要求他每天教授40个单词,这次麻烦可真来了,这不仅意味着吉尔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编造单词,而且还要把这些单词全部都记下来!一旦稍有破绽,后果不堪设想。吉尔斯想要逃跑,却被告知往下的路不是沼泽,就是雷区。灰心的吉尔斯只得回到集中营,碰巧科赫上尉要他担任统计犯人名单的工作。望着2840个犯人的名字,吉尔斯灵机一动,他只将犯人名字的前半部分露出来,作为词根,来构造假“波斯语”单词。为了加深印象,吉尔斯在每天给犯人分发食物的时候,都会一遍遍地记囚犯的名字,晚上再去教授科赫上尉。不觉间,上尉已经学了近600个假“波斯语”单词。
纸终究包不住火,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次野外聚餐,吉尔斯不慎答错了一个单词,被科赫上尉暴打。吉尔斯痛苦不堪,仍用假波斯语哭着说自己想要回家。听到这些,科赫再一次选择了相信他。
有一天,军中来了个真正的波斯人,一名一直对吉尔斯怀恨在心的军官开心不已,想利用这个机会揭露吉尔斯。不料,他正准备让吉尔斯和波斯人正面交谈的时候,波斯人已经死了。军官愤怒不已,正准备杀了吉尔斯时,一名以前受到过吉尔斯恩惠的意大利囚犯站住来承认是自己杀了波斯人,吉尔斯的命又一次保住了。
1945年,战争结束,科赫上尉正准备凭着自己所学的假“波斯语”,去伊朗德黑兰找他的哥哥。不料德黑兰机场的工作人员根本听不懂他说的话,科赫这才意识到被骗,他气急败坏,可是却被机场当局当作可疑入境人员而扣留了下来。
在影片的最后,吉尔斯被同盟军问到,你记得多少个人的名字,讲得出几个?他说,2840个名字,他流着泪,轻声哽咽,娓娓道出,是的,为了已逝的生命,和将来的生命,他独自创造了一门语言,犹记得一句话,逝者在生者创造的语言中永存,这一个个词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部影片诉说了一个曲折的故事,一个生命顽强的奋斗史,更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吉尔斯,编造了假的波斯语,却创造成了一门真正的语言,语言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媒介,更是历史的精魂,是二战时期,多少人民对和平的殷殷渴望?是战火屠戮下多少百姓的哀嚎?在历史中,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往往是世界的主旋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都在高声唱着和平的颂歌,。写这篇稿子时,正是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那段历史似乎已经远去,却永远不会淡褪,我们的语言里,早已刻进了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红色基因,我们是说着中国话,听着党指挥,践行着中国梦,正成长为承担祖国责任的中华儿女,无论是这部影片所讲述的二战,或是南京大屠杀,我们都将怀揣着一颗对和平热忱的心,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