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总有一首歌曲让你循环播放,总有某个电影片段触动你的心弦,总有一段音乐勾起那尘封的记忆。一部电影承载一个时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听一段影评感百态人生,听一首歌曲闻背后故事。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影音鉴赏”。
吾辈男儿,铁骨铮铮,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面对计划从下碣隅里机场撤逃的美军,志愿军借助抢来的美军炮火向敌军阵地展开了冲锋。一番激烈的战斗后,敌军逃向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水门桥,水门桥便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接到命令的第七穿插连必须要炸掉这座桥。从桥南、桥北、水泵机房和敌指挥部四方面协同进攻,最终志愿军战士成功的炸毁了大桥。但是,很快桥又被敌人增援部队修好了,所剩无几的志愿战士这次选择了向死而生。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以命相搏也要炸毁这座桥。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寒地冻中用生命阻缓了敌人的撤退,谱写了最为悲壮的哀歌。三次炸桥,百人牺牲、仅剩一人日还。狙击手平河在被坦克碾压时,把炸药包与敌同日于尽;余从戎为引开轰炸机,在烈火中被烧焦;梅生义无反顾的开车冲向敌人紧密的炮火;伍千里连重中数弹仍引爆水门桥。他们以最壮烈的方式死去,以最英勇的精神永存。他们虽埋藏于雪地中,仿佛能听到那胜利的号角,看到那耀眼的东方,希望在光明中升起。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即使他们炸毁桥面,却最终被美军修补,我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部队,我们好像输了,壮烈牺牲却功亏一篑。正因为志愿军战士的坚毅顽强、舍生忘死,我们从那灰暗的眼睛中透见希望,从那残缺的肉体上看到不屈,从嘶吼呐喊中明视死如归,从冲锋陷阵中懂捐躯报国。多少英雄埋骨他乡,多少青春一去不返,多少牺牲未及留名。
他们曾说“这个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下一代打”,前辈为了后辈的能衣食无优而捐躯洒血,我们现在国家昌盛、民族富强,赤旗挥舞于世界,华夏立于东方,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便要努力学习,开创未来、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将一腔热血,投身于未来祖国的建设之中,不负前辈的期望,不负少年的担当。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结局,是伍万里孤身一人回家乡,但真正的结局,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永远铭记着那段不可忘却的岁月,永远景仰着先辈的光辉与精神,将以不可抵挡之势为国争光,将以青春昂扬之风貌迎接未来。
永远铭记,致敬先辈!
主播:八(10)班 何 勰
撰稿:八(10)班 李伊倩
指导老师:周礼兰
初审:许小平、李传国
终审:轩家梅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