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境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年年春至,岁岁花开,月月有圆,长存之,互消之,无尽也,无穷也。”岁月的轮转,万物的荣枯,中国人把这种循环往复的周期叫作年,又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那些关于山水风物的文字更是韵味无穷。从春分到秋分,从立春到大寒。自“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至“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自“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当春的时节飘然而过,这位春日的最后一位姑娘缓缓走来,轻轻落步,为这世间带来一抹亮色,也正如王贞白所写:“谷雨洗纤素,我为白牡丹”。谷雨,处于春之末、夏之初,适时的润泽洗净了白色的绢帛,又将其裁剪成一朵朵艳丽的花之富贵。谷雨,亦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采茶时节乃是谷雨,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正如晚唐著名诗僧齐己所写:“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谷雨过后再无寒,人间芳菲已向暖,一场樱花雨,醉入人间四月天。
随日头愈高,草木日盛,寓意人生最好状态的节气小满到来。“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故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而饱满,但非成熟。为人处事的哲理便蕴含在这将熟未熟中。欧阳修在《五绝·小满》中赞道:“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深谙“满招损,谦受益”的麦子在徐徐晚风中惬意摇曳,笑而不语,与月光下的鸟儿一唱一和为伴,讽刺地凝望着盈满到再不给自己留余地、华而不实的落花,转而暗自为明天积蓄力量。小满胜满满,小满即满满。节气如此,人生亦是如此。阳气下落,寒意暗生。“金气秋分,风有露冷秋期风。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墨色的天空被那轮耀眼的圆月所占据,洒下清凉的月光。月光之下,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风清露冷,月光寒凉,秋夜的萧寒将人萦绕。此时,夜的空气中,浸润着桂花的清香,且有“香远益清”之感。秋分是一个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时节,满坡水稻长势喜人,风吹意爽,层层梯田稻浪翻滚。秋天,不慌,不忙,不急,不乱。
林清玄有言:“平坦有平坦的走法,曲折也有曲折的答案。”长路漫漫,有曲亦有直,有平坦亦有坎坷。无论处于什么境遇,鼓起勇气,方能书写人生的精彩答卷,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天地。
中国人是大地的儿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乃二十四智者,世世代代主导者中国人的生活韵律:不与日月争长短,惟愿时光以温柔……
主播:李天恩
撰稿人:李盈莹、黄一诺
指导老师:李 婷
初审:许小平、程娟娟
终审:轩家梅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