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2【午间美闻】《注重家庭教育,争做时代少年》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131

  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说,生育孩子,却不好好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这是老师的过错。由此可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

曾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儒学大家。一次,他的妻子到集市去,儿子吵着要跟她去。妻子说: “你回去,我回家后杀一头猪给你吃。”之后,妻子回来时,曾子正准备杀猪。妻子制止他说: “我只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却说: “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你若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吃。同样的,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家长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不能信口开河,要有言必行。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的孩子诸葛瞻自幼聪明过人,然而诸葛亮却担心他变得骄傲自大,于是,他写了封家书给孩子,并在其中严格对他提出了“静”和“俭”的要求,这封《诫子书》流传至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耳熟能详。同时诸葛亮不光言传,更重身教。诸葛亮以身作则,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为统一天下做出呕心沥血的努力,“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生活简朴、不慕高官厚禄、为国为民,即便刘备死后,也依然忠心耿耿地辅助后主刘禅,留下了有名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出师表》。他为儿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教育一个孩子并不是由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得来的,而是需要两方面共同负责,相互配合得来的。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老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父母要关心孩子,善于引导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内在感受、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才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校共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同时,教育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老师和孩子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状态,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召开家长会,也能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即便是特殊时期,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开展“云”家长会,这些都将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如此下去,孩子们才能在最美丽的太阳之下,绽放闪耀的光芒,绽放希望之花。

主播:七(6)班 许欣怡

撰稿七(6)班 任傲扬

指导老师:于  兰

初审:许小平、方  琳

终审:轩家梅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