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个好的习惯成就着一种种别样的人生。在这里,一个个成长的故事温柔而坚定地铺展,让我们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用行动去践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栏目之“养成教育”。
花瓣散落在天涯,枝干却笔直地挺立,风雨中昂首挺胸。
中国悠悠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却一直存在弊端。早期的举荐,后来的科举制,局限在四书五经,缺乏知行合一。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普遍升高。
《学记》里曾有言“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先者也”。很久以前,中国就有老师这个职业,而且这个职业也一直被人们敬重。如孔子拥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孔子作为一个老师在教育这些学生的时候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孔子作为一个严师,常常以身作则,用周礼来约束自己,同时对学生有着责之深、爱之切的情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尺讲台,挥霍一生,虽皱纹满脸,但仍能满面春色。”为人师者,虽辛苦,却也并非劳无所得。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仿佛重温了一遍自己成长的时光,日月既往,不可追复。但是朗朗书声,窗户外的桂花香一直在,仿佛今昔不再是今昔,那时的我们还在。时光流转,我们已经明白成长的意义,为人师表,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会学生们为人处事,教会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总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曾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属于老师的奉献和爱。
“教育者,成人性之事业也”。传授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为了树立以后正确的三观。做自己人生的舵手,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而青年老师则要养成教育思维,教会学生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正如叶圣陶先生的话:“为文必先过人。”要先学会做人,方可学习知识,汲取知识践行。
时代的浪潮始终在前进,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在现代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用于修养自身,提高自我价值能力,以文载教,以书育人,提高人民整体文化水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知礼、明德,以知识涵养文化底蕴,以教育培养人才。
指导老师:袁 月
初审:许小平、程娟娟
终审:轩家梅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