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难求而不必求,天姥可睹而实未睹。今天让我来给大家介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所谓游仙诗是汉诗的一个类型,是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景色非常奇特,李白在诗中夸它“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甚至比“五岳”还更加挺拔。“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梦里李白伴随月光到了剡溪,遥想谢灵运当年在这湖光山色,猿猴清啼的仙境必定好不快活。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梦中的李白心里一定美极了。山水诗人谢灵运俨然就是李白跨越时空的灵魂知己,精神偶像。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接着,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一组排比句,烘托神秘而新奇的气氛。
然后,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李白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美梦终究是短暂的,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想来李白一定很失落。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梦境破灭后,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也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白鹿”是在《楚辞》中就已出现的神兽。骑白鹿访名山,看似是潇洒和自由,其实也体现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怅然和无奈。
诗的最后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结尾,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此句堪称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更成为千古年来壮志未酬的文人墨客必定引用的佳句。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对权贵的抗争,也是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并未得到重用。
这首诗内容丰富,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一千三百年后,重读天姥,它在世间,宛若仙境;一千三百年后,重读李白,他在人间,定是精灵。
主播: 七(7)班 徐薇洁
指导老师:袁 月
初审:许小平、程娟娟
终审:轩家梅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