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5【午间美闻】悠悠富春江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6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熙宁六年春天,在杭州苏轼乘舟在富春江上,经过七里濑时,受美景吸引,于是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佳作《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轻舟,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上阕头六句细腻的笔触,简练的笔墨,描写了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扁舟,荡着双桨,犹如一只惊飞的鸿雁,飞快地掠过江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平滑如镜,远望水天,犹如一体;游鱼清晰可见,还不时跃出水面,水边的沙洲上,白鹭点点,不时翻飞,悠然自得。

词人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了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为我们展开一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七里濑春光图。词人所乘的扁舟不仅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安详,反而增添了一抹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后三句由“过”字引领,分别描绘了白日、傍晚与晚上的溪水: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几个节奏感极强极快的词语,使画面飞速的移动起来,让我们感受到行舟的变化与行舟人的欢快之情。既是空间转换,也是时间的推移,更是情绪的波动。词人用“急”“冷”“明”三个字,营造出清寒凄冷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文抒写人生感慨做了铺垫。

词的上阕是写景,写水,词的下阙开头两句仍是以写景起笔,却是描写山:“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人写水详,写山略,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却因为前面有铺垫,所以毫无违和感。

苏轼面对这样的美景不禁发出感慨,“算当年,虚老严陵。”富春山水,夙享嘉誉,是东汉严光隐居的地方。严与刘秀曾是好友,他帮助刘秀称帝后,隐居不仕。光武帝三次派人传召,才把他请回京城。对于严光的隐居,不少人称赞,但亦有人认为是沽名钓誉。东坡在此,也是这般认为的,便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只留下空名,领略不到这一江山秀水真正的魅力。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这是一种浮生若梦的感慨。东坡认为无论是隐士还是皇帝,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空名。如此看来,那什么才是永恒的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便是答案: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才是值得用心感受的,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

是的,秦始皇并吞六国;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的成败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或许这青山秀水留在人们脑海中的美丽印象,还胜过一个叱咤风云的一世雄主哩!

下半阙以山开头,以山结尾。用“虚老”连接上文,“但”字转下文,衔接自然。由“但”字引领后三句,与上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此词以富春江上秀美的景色,从起笔到结尾,句句精彩。我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是苏轼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主播:七(11)班 桑俊婕

指导老师:朱虹雯

初审:许小平、陆  玲

终审:轩家梅、李传国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