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自强是什么?自强是经历过无数次挫折与困难形成的精神意志。自强就如同在乌黑森林中的一缕晨光。它引领我们走出“森林”英国人曾说过:“坚强者能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而现如今许多家长溺爱孩子,使孩子不再具有自强的精神品格。往往这些家长认为宠溺孩子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家长们可曾听过一个故事?
鹰出生一般是双胞胎,母鹰产卵后,耐心地把它们孵化为小鹰,细心照顾它们。但过不了多久,母鹰,便会减少它们的食物驱使他们互相争食甚至让其中的强者吃掉弱者,母鹰和父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优胜劣汰,因为只有强者才可以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其二,让小鹰从小就明白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若不心狠残忍便无法生存。幼鹰在出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防止它学会爬行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等到小鹰能飞起身子时,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从高空处向下推去,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而不是爬行。小鹰被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但依旧要努力飞起,不然就会被摔死。
在大自然中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十分的严厉,强者生败者亡,更何况在如今的社会中,如若孩子经常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并不是对一个孩子真正的好,而是在变相地毁掉那个孩子的一生。
在生活中,我的母亲并不宠溺我,她会让我一个人面对挫折,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小时候我也曾“恨”过我的母亲,因为别的小孩子摔倒了,他们的母亲都会迅速地跑来把孩子扶起,并问他们痛不痛?而我的母亲则会在旁边观看,并不会上前扶我,直到我自己爬起来才会走到我身边,问我有没有事?
直到后来,我和母亲的一次谈话,才让我对她的“恨”消失。
我:“妈妈,小时候我摔倒,您为什么一次都没有扶过我呀?”
妈:“乐乐,你有没有想过你不是我羽翼下的一只雏鸟?”
我:“可是我还小啊!”
妈:“这可不管年龄的大小,等到你步入社会才知道自强有多重要,那些被家长庇护在羽翼下的,只会被风雨吞噬,而那些自强的人才会在风雨中绽放,还记得你小时候我跟你说过的一个名人故事吗?国学大师他十分疼爱孩子,他称大女儿为“大宝贝思顺”,称二女儿为“小宝贝庄庄”,但这绝不是溺爱,他从不害怕孩子们经受挫折,反而认为“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1923年,梁思成赴美留学前不幸遭遇车祸,腿骨骨折,出国计划不得不延迟,他非常着急焦虑。梁启超写信给他说:“人生之旅途苦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炼德性之好机会。”在他看来,人生在世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可因挫折而滋生悲观情绪。正是因为不畏挫折、甘于吃苦的良好家风,才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从而出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盛况。所以往往成功的孩子都不是家长宠溺出来的。”
母亲当时的话,我一直没有理解,但如今回头想一想,好似理解了。一个成功的人是经历过无数次挫折和磨难。没有人在,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为他们保驾护航。他们得自己面对风暴。只有一只自强的人,才能在社会风暴中站稳,而不是被风暴所打败。而我的母亲就采用并实施这种教育方法,许多事让我一个人独自面对,可以让我变得越来越自强。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的教育成就了现在的我。
主播:七(12)班 王乐
指导老师:翟宵宇
初审:许小平
终审:轩家梅、李传国
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