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便是千古名篇《离骚》中的一句佳句。《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也是楚国的贵族,而在那样一个瞬息万变,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诸侯争霸,急需人才,像屈原那样文采斐然,衣冠楚楚,满腹经纶的人才本该审时度势投靠秦国,可,即使在那个动荡,且大家都没有什么爱国意识的年代,屈原最关心的却仍是他的祖国的独立和强盛。早年,屈原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楚怀王听信小人的诬陷,使其满腔热忱无所报,最后他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这样的爱国情怀,这样的不屈意志使多少人为之侧目,称赞!后来乡亲们为怀念屈原的忠臣爱国,便自发的在这天纪念他,这便有了端午节纪屈原的这一习俗。汨罗江畔,涛涛清浪重重碰撞着岸边,意欲紧拥着碣石,无奈却溅落,坠去,随滚滚江水东逝大海。浪声铿锵,执着也毅然,不禁使人浮想翩跹想到你,屈原。你与激浪一般想攥住荆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荣,但你找寻了一辈子,却伴着你的绮梦葬身汨罗。
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穿这岁月的长河在这汨罗江边寻到了你。你一袭白衣,头顶峨冠,身缠博带,孑然一生。眼睛里迸发出绝望与无奈,你仰天长叹,望着璀璨的星空,思索着自己这一生,这一生的坎坷,这悲剧的一生。最终你愤然提笔,洋洋洒洒写下了绝笔《怀沙》,然后最后望了一眼这令你心碎却魂牵梦绕的故土——荆楚。最后毅然走到江边,带着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坠入江中。江水深了两千尺,才容下你那道凛凛傲骨的诗魂。青衫与发须都作了漂流,原来除了披肝沥胆的《离骚》,你可以什么都不要。
我常常在想,22岁的你定是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会如此艰难,坎坷,更不会想到62岁的自己会投江殉楚。倘若时光可以倒流你还会选择投江自尽吗?我想你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因为你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你又何尝不是那一株香草呢?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缓缓在风中移动。是啊,倘若没有悲愤,你又怎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广为人知的名诗著作。《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追问,它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历史总是需要先行者去牺牲,而屈原便是这先行者之一,众人皆醉,却为他独醒。香草飘香,循着这淡淡的幽香好似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我在灯火阑珊处仿佛看见了江边那一抹寂寥的身影......
主播:九(2)班 严睿雪
指导老师:韩继绘、许小平
审核: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