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5【午间美闻】草木光阴,烟火人间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49

我从未去过江苏高邮,却记得吃高邮咸蛋要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就冒红油,蛋黄是通红的。我总习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翻读他的散文,这位老者,便是汪曾祺。让我们一同走进汪曾祺,走进他的文字,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学习他对人生的态度

先生的文字一读就能明白,一听就能记住,随时能拿起来读,也随时能放下。极喜欢人间草木》扉页上写的那句话:“如果你来访,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他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一字一句如同清风翻书,不疾不徐,却能一遍又一遍。带烟火气的文字自是不昂贵,但也最抚凡人心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汪曾祺一定是爱极了生活

西南联大求学期间,有次日军轰炸机盘旋在学校上空,警报乍鸣,所有师生都往外跑,汪曾祺手里拿着点心,专挑有松林的地方躲别人都说他跑错了,他却认为松林里有松子吃,就算被炸死了,也不至于做饿死鬼。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生活并不轻松,条件恶劣汪曾祺的笔下,却皆是接地气儿的趣事1958 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农科所改造。对,汪曾祺看得很开,他在沙领子扎扎实实劳动,白天插秧锄地割稻子,晚上在大通铺上聊天后来在随遇而安中开篇就写道,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此外,汪曾祺负责给农科所画中国马铃薯图谱,完的马铃薯块扔进牛粪火里烤熟,然后通通吃掉。他后来得意地说,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这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劳动改造的洪流在些许人眼中那溃堤的苦难到了汪曾祺这里尽是的乐趣。

每次汪曾祺回京探亲,总是兴奋地跟家人说些趣事,还鼓捣着从沙林子带回来的野兔子和甜菜。汪曾祺不喜欢些苦悲的东西,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苦悲的作品。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黄油烙饼》里写道,“奶奶是饿死的,不是一下饿死的,是慢慢饿死的,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串眼泪,一边吃着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汪曾祺只是把苦悲埋在了心里最深处,偶尔显露出来便能让人热泪盈眶。就像看他说的,“生活很好玩,酸甜苦辣咸。”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起先并没有发表的打算,因不符合那个时代的调性。一个不好,汪曾祺就要被打翻在地,而《受戒》却点染了高邮的风土人情汪曾祺没有去痛打旧社会,反而尽情地去写美好的田园水乡,健康的人性全文 12,000 字,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在了 80 年代政治文学冰冷的铁幕上。自此,文坛的风向开始变了,变得有世俗气了,有烟火味了。

在汪先生的葡萄》中,他的温和不只是对人,连对草木鱼虫都是那般。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汪曾祺把花鸟鱼虫一草一木细细地编织了起来。读者可以通过细线触达每一个角落,也可以通过那些留下来的孔隙,发现点点光亮的世界,学会以柔情报以生活的温柔。汪先生身上有着江浙知识分子特有的温润。他用多种文体写400 万字,把自己与家乡高邮捆缚在了一起,无论身居何处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乡土气息。

正如汪先生所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读汪曾祺,这可爱的苍发老者牵着你,钻进烟火人间,看山水,看人情,看包子铺里腾腾白烟;爱生活,爱人间,爱相知相逢,旧人故里。所以世界清朗,未来明丽。

撰稿:九(2)班 王常蓉

主播:九(2)班 颜子昊

指导老师:韩继绘、许小平

审核: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