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22【午间美闻】共爱助成长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17

  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力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孩子就像一个个初升的太阳,面对教育形式的日益更新,不少的老师与父母都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进行家校合作,在教育中形成共育力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下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关注的话题。

有家庭就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因家庭而生、伴家庭而长、随家庭而兴、跟家庭而旺。家庭中的教育是有形的、具体的,与学校教育在逻辑上是相通的;教育中的家庭虽是平凡的、平常的,却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使命“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夯实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点。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更加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即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以及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对塑造儿童所起作用居于首要地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延续。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其职能与家庭教育构成了有效互补,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换言之,只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科学性与实际性的内在统一,才能使教育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19岁的少年汪艾韬,是合肥一中高三应届毕业生,由于出生时难产缺氧导致脑损伤,造成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甚至拿笔写字都很困难。但这些缺陷并没有击垮少年,十年寒窗苦读,他最终取得了文科603分的优异成绩。

在高三上学期,由于种种原因, 汪艾韬的心理状态非常不稳定,“不仅仅是学习压力,还有各方面,是我特别难熬的一段时间。如果继续困在既定的生活节奏里,我能预感到会在负面情绪中越陷越深。当时,老师告诉同学们编导艺考开始报名了,我就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想起了两年前的念想。” 艺考阶段,是汪艾韬最快乐的一个时光。老师对他倾囊相授,父母在背后不断给予鼓励,身边的同学也十分关照他。正是因为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汪艾韬终于成功考取了心仪的编导专业。

可以说,汪艾韬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他父母、老师、同学与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荣耀。由此可看出,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校合作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优质的学校教育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在时间与空间、手段与方法、合理的分工、科学协同而产生的有效率、有价值、有成效的教育。

主播:九(2)班 潘子越

指导老师:韩继绘、许小平

审核: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