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9【午间美闻】不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11-09  浏览次数:15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

  时令迁徙,听罢梁间燕子呢喃,又闻秋虫寂静。汉唐风华,宋明气度,在清冽的流光里,亦是照影惊心。那是用一阕词换一壶酒的朝代,也是用一首词可以换一座城池的朝代。于世人眼中,宋词华丽端雅,多少风流雅士、绝色佳人,于宋朝的春风亭园,杏花酿酒,松针煎茶,即兴填词,岁序安然。

《鹊桥仙》 北宋·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屡受排挤和打击,但爱国之情至死不渝。他饱经浮沉忧患,也多次生出闲隐之心,将豪放壮阔的爱国词风,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国之趣,同时也渗透太多苍凉人生的感慨。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开篇就追忆往事,发表感慨。这两句采用倒叙手法,回忆“当年”旧事。从“华灯纵博,雕鞍驰射”两个对偶句,知所谓“当年”是指在南郑从军的一段时期。那是他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岁月,所以才会如此一往情深。他在镜湖边,怀想当年华灯下,和同僚们一起纵情饮酒,赌博取乐,骑上彪悍的骏马,追风逐云,纵横驰骋。只是,这样的豪举,谁还记得?“谁记”二字,道出了淡淡的无奈和遗憾,从华丽转向了落寞,雄韬伟略皆成空。风流云散后,便有了这样的结局:“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那些终日酣饮耽乐的酒肉之徒,碌碌庸庸的人,反倒受赏封侯,而那些满怀壮志、才识渊博的儒生,霸气凌云、但求马革裹尸的英雄,却被迫投闲散置,放逐田园,做了江边的渔父。一个“独”字,体现孤家寡人、顾影自怜之意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我们甚至能看到他掉头决然而去的傲然。

他确实来到镜湖之滨,做了不问世事的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在轻舟上看湖光万顷,烟水苍茫,表达一种舒旷而清远的山水境界。“占断”二字写得坚决而豪迈,此身寄于镜湖,不受任何俗世干扰。所以他才骄傲潇洒地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是啊,这镜湖风月源于天然,本就属于江湖闲散之人,又何须你官家来赐予,来打扰我的平静!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昭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而陆游就借这个故事来表达他心中的愤然与不屑。

  陆放翁就是这样,在穷途末路之时,寻找自己的天地。这世间的欲求总是太满,只是再满的欲求也不能填补虚空。因为,欲求本身就是一种空无,你追求的时候,它突然消失,你淡然的时候,却已经拥有。这首词,写出他啸傲烟火,不被束缚的放达,意境深远,读来荡气回肠。

  可他真的做到了悠闲淡定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直到死前,他还忘不了中原的平定,河山的收复。一个人被别人剖释,是悲哀,被自己剖释,是充实。无论他是否做到,至少他曾经做过,在如镜的平湖里,我们还能看到他的影子,他说,我自是无名渔父,可我们都知道他的名字——陆游。


主播:九(7)班 裴雨欣

指导老师:何炎高、许小平

审核:陆  玲、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