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我国的教育家舒天丹曾说过:“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这句话将对孩子的教育比作育花,育花并不容易,更何况育人,而育花有技巧,育人也是。孩子所受的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学校,家长也要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上心,掌握方法,掌握技巧,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所以也要抱着对待学习的态度,积极向他人请教,汲取他人之经验,铸就自己之艺术。不论是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或是美国教育作家珍妮·艾里姆所说的“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均强调了家校共育这一体系中,家长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方法。
如今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对家庭教育都极其重视,由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教育类书籍便可以看出。举个例子,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家庭教育全书》中便强调了家长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所涉及的方面有礼仪、亲情、心理、学习、财商、性格、潜能、情商、能力、习惯、青春期、人际关系、健康等,可以说是给家长提供了许多专业知识。
但正所谓“家校共育”,“家”和“校”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毕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况且许多家长也难以给予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帮助,因而教书便成了学校的一大重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由此可见,他是十分认同“家校共育”这个教育方法的人。这句话也体现了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增长学生的知识,保证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位名流四方的苏联教育家又说过:“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这也说明学校教育不应只是“智”,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才是学校能成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原因。
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张伯苓先生曾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先生因而被自己学生的一句责问难住了,他略表歉意地笑了笑,将自己的烟当着学生的面全部销毁,并折断了自己最为喜爱的烟斗,发誓与学生一同戒烟,从那以后,他便信守诺言,以身作则,再不吸烟,给学生立了榜样。可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也不能只是注重思想品质上的道理教育,更应以身作则,带头引路。
最后,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只有明白了受教育的真理,才能领会教育的真谛。
主播:九(8)班 李柘贤
指导老师:程 玲、许小平
审核:程娟娟、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