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午间美闻】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10-11  浏览次数:10

  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他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文”之“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共同教育学生,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同时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的成就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位单亲母亲四岁时,欧阳修的父亲去世了,他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渐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把儿子培养成才。欧阳修五六岁时,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随着年龄的增长,欧阳修逐渐懂事,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培养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后,她对欧阳修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听了母亲的讲解欧阳修知道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父亲临终前还不忘叮嘱母亲要教育自己:“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后来欧阳修做官像他的父亲一样,清正廉洁。欧阳修的品德很高尚,离不开他有一位贤德的母亲他做官敢于谏言,离不开他母亲的熏陶他做官时遵循宽大处理的原则,离不开他有一清廉的父亲。

  要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把学校变成家庭,也不是将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有必要进行沟通,先调查清楚孩子出问题的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或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或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校共育就是必然的选择。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播:九(5)班  姚瑾萱

指导老师:程娟娟、许小平

审核: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