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7【午间美闻】雪天中的边塞不冷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2-12-07  浏览次数:3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筵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诗人借他所见过的梨花盛开的景象,来形容北地之雪的急骤与纷纷扬扬的形态。诗人不是简单地将雪花比成梨花,而是用春景比冬景,既写雪之形,又雪之态,还写出了雪给南来之人独特的心感受。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即使在弓箭拉不开时,在铠甲冰凉无法穿着时,将士们依然坚持练兵毫无怨言,心里满是对祖国炽热的爱。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营帐到辕门,从辕门到轮台,诗人一路相送:此时大雪盖路,回首,已经看不到友人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空空的马蹄印了。一个“空”字,格外醒目,我们仿佛看见诗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的马蹄印,心里空落落地,满面惆怅与牵挂……

岑参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创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诗人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所以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生活战斗的各种场面,有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的壮烈场面,也有将士们在风雪中行军的紧张场景……

岑参的笔下,在大唐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雪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如果诗人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的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他将边塞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他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

岑参通过艺术想象,化实为虚,虚实结合,这使他的诗充满了盎然的诗趣。虽然岑参生活在逐渐没落的唐朝,但是他依然以一种乐观豪放的心情看待着边塞。即使后来的他人生不如意,但他依然充满慷慨豪情。

撰稿:九(11)班  黄天佑

主播:九(11)班  袁亦辰

指导老师:马  艳、许小平

审核:程娟娟、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