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15【午间美闻】大爱无“江”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3-02-15  浏览次数:1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筵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走进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词人愤怒的头发竖起来,帽子都被顶飞。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那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充满心怀。

这不禁让我的思绪回到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飞等抗军将领率军北伐,从金人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令金人闻风丧胆。而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却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风潇雨晦,如此悲壮。但词人昂首望天,情绪高昂,意气风发,英雄豪情洒满江山一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怒,是敌国外患,烧杀掳掠激起的雷霆之怒;啸,是无路请缨,精忠报国不得的忠愤之啸;怀,是胸怀壮志,杀敌卫国的豪壮之怀。就连这潇潇的雨也无不表达了词人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与叹惋。更是衬托出词人急于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与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年已三十,词人却认为自己的功名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八千里路,南北转战,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不长叹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警醒自己,抓紧时间为祖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的头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路途艰辛坎坷,仍不忘建立业,凌云壮志,赤胆忠心,直至今日仍传诵不绝。读此句,我想,这爱是多么鞠躬尽瘁,多么公而忘私。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靖康之耻,依旧没被雪覆盖,而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又何时才能泯灭!于是词人不甘于曾经的耻辱,要驾着战车,将贺兰山踏破,继续自己安邦定国的宏愿。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饥餐”“渴饮”,征战的艰辛,正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却又“壮志”“笑谈”,把苦争恶战描写如此乐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人对敌憎恨至深,对祖国的爱又是如此的清纯。只愿收复山河,尽忠于国家。词到此结束,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地感受到词人对“收拾旧山河”的渴望与信心。只可惜一句“莫须有”,害了岳飞。

  读完,我深切地感受到《满江红》字里行间的忧国报国、不甘屈辱、昂扬向上之情,以及在岳飞身上所见的于家为国精神。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份“大爱”,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青春岁月。

我相信,尽忠报国,大爱无疆。即使光阴荏苒,逾年历岁,也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撰稿:八(3)班  吴其轩

主播:八(3)班  桂  彬

指导老师:周永芬  许小平

审核:程娟娟  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