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破旧的军装,缝缝补补几十年;一顶朴实的军帽,在他头上却无比地闪耀。有着一副青年的躯体,心中却满怀着大爱,他是平凡的星星,闪闪发光;他是后人的路灯,指明方向。
雷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为何总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
雷锋生于1940年,他用短短的22年,却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他,以他为榜样。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一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直默默无闻,却又做了那么多好事,人民不正需要这样大公无私,毫不利己的人吗?像花生一样不与桃李争奇斗艳,把自己藏在土里努力地结出果实,奉献自己。一生做好事,坚持做好事。他的精神像金子一样发光,像星星一样闪耀。光亮照耀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着我们,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一次,雷锋从安东(今丹东)回来,要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用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老人感动极了,一口一个好孩子的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别客气,大娘,吃吧 先垫垫肚子。”“孩子”这个亲切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
老人说,她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老人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虽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锋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大娘用地图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
29年,郭明义无偿献血65000多毫升,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10倍。他捐款54万元,资助了300多名特困生和9户国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面对数千户居民水电维修和房屋养护需求,他“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弄堂中的“活雷锋”徐虎。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身患渐冻症的情况下,自疫情暴发就开始了连轴的救治工作,“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年轻一代也冲上了前线,每一个咬牙坚持的你,都是新时代的雷锋。
向上的力量,源自祖国。至今仍被传颂的《雷锋日记》,诉说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远大理想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撰稿:八(6)班 王继栋
指导老师:于 兰 许小平
审核:程娟娟 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