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他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他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是它们,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今天,我与大家一起鉴赏杜甫的《登高》。
安史之乱结束后四年,杜甫来到夔州。一日,他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于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或许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不甘;或许是对自己年老多病的哀伤;又或许是对一个盛世顷刻间崩塌的悲痛。这首《登高》,全诗都弥漫着一种悲凉,无奈,哀痛的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日的天高气爽,却在诗中被描述得萧瑟无比。峡谷中,猿猴的啼叫,也在这时显得哀伤,凄凉,颇有郦道元笔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意味。动物本没有情感,但在经历了安史之乱,流落他乡,贫病交加的诗人耳中,猿鸣却是如此凄凉悲惨。低头看向峡谷中的江水,清澈碧绿,江边洁白的沙地,和着绿水,点缀着空中回旋飞舞的白鸟群,俨然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令人心情舒畅。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词,“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不尽”透露出一种对自己无力奋斗,无法努力的愤慨与无奈。眼前,落叶纷纷,川流不息,不禁令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之中,一种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哀伤也自然流露。在描绘江景的同时,也营造出郁闷忧愁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作诗技艺的高超,精妙。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悲”,便将诗人心中的伤感全盘托出,一悲贫病交加,二悲流落他乡,三悲壮志难酬,四悲怀才不遇,五悲盛世已逝。自先秦宋玉以来,“秋”便成为后世诗中凄凉,萧瑟,哀伤的象征,踏上高地,时间已至深秋,极目远眺,一眼万里,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百年多病”则道出了诗人已风烛草露,病魔缠身。独自站在高台上,感受着猎猎秋风的掠过,形单影只,孤单落寞。本已瘦削的身躯在这样的“万里悲秋”中显得更加渺小,无助。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本来乌黑修长的头发已日渐花白,年少时为国为民的壮志还未忘却。但腐败的官场,昏庸的帝王,混乱的时局,贫苦的家境,衰老的身躯,使他前行的异常艰难,或者说,他已经无法前进。“艰难苦恨”则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不甘、无奈。酒入愁肠,衰颓满心,无力奋斗的诗人只得停下脚步,回过身去,任泪水肆意喷涌,却又满怀不甘的回头,望着本触手可及但咫尺天涯的终点
此诗融情于景,以苍凉秋景抒发自己胸中的悲哀,令人深感诗人的无奈,为之哀叹。可怜你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无处施展;可怜你心忧天下,却忽逢乱世,颠沛流离,郁郁而终;可怜你无法像李白那样,有着“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乐观。或许你始终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却无法做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潇洒。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一生坎坷,壮志难酬,流落他乡,饱受战乱的你,却依旧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后世有云:“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圣者的烂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主播:八(5)班 黄添宥
指导老师:吴 昊 许小平
审核:陆 玲 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