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个好的习惯成就着一种种别样的人生。在这里,一个个成长的故事温柔而坚定地铺展,让我们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用行动去践行。欢迎走进“午间美文”栏目之“养成教育”。
今天想跟大家谈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词语——躺平。躺平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也有“把自己置于低位,不去期待任何收获”的放弃的意思。
“躺平”这个词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受限,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中。而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方式去顺应生活。
但永远躺平并不现实,人的成长离不开压力,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面临压力。就像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会为吃饱肚子,甚至为生命安全愁苦。而在和平年代,人们自然要忧心竞争和自我发展。只有个体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强才能民富。而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梦想,努力奋斗,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传递承载着中国梦的火炬。
至于“躺平”这个词,我们拿来跟自己“撒个娇”就可以了,真的放弃自我奋斗,完全不作为,国家和民族都将失去未来。所以小躺一会儿,还是爬起来吧。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人的本质就是一张地毯,不是“内卷”就是“躺平”。而对于“内卷”这个与“躺平”完全相对立的概念,我也有不同的理解:不是说耗尽自己的精力去取得某方面的成就就是“卷”,长期以来只会太过在意自己的位置而越“卷”越累,往往得不偿失。其实越面对竞争时,我们越要放平心态,让焦虑随风散去,不受身边氛围而乱了自己的脚步。在该奋力狂奔时拼尽全力去“卷”,在该放松休息时尝试“躺平”,不用太过刻意地去证明什么,也不要完全放松警惕,掌握适合自己的速度前行,才会收获更多。
人的成长成才是有规律的,能力并非凭空而来,也不是自己说有就有。古人说,“逆则生,顺则天矣;逆则圣,圣则狂矣。”人一直处于顺境中,就会焦狂、颓废未必尽然,但是逆境更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是肯定的。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短跑纪录的苏炳添,在一次比赛中曾因压枪起跑而被红牌罚下,这让他一度害怕起跑,几年后又经历腰伤退赛,但他还是勇敢地站在起跑线上,并“一战封神”;“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刚,新兵下连时被分到炊事班,不甘心的他抓住一切机会苦练军事技能,一年后从炊事班转到战斗班,并参加支队比武竞赛,被评为“全能训练标兵”;获得“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荣誉的张洪峰,21岁时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炸伤了左手和右眼,但他没有退缩和逃避,咬牙苦练,训练没有一项落后,在多个岗位上做出贡献,获得荣誉……他们经历的困境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面对逆境,却没有一个选择“躺平”,或者说放弃自我。苦难和挫折,有时是给人以挫败感,但也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没有比“躺平”更容易的姿势,也没有比半途而废更轻松的逃避方式,但选择了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就选择了成长。
“躺平”和“强国有我”都是2021年度的网络热词,活在当下,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热衷于学习,努力奋斗,为实现伟大复兴梦想而奋发向上。不以躺平的想法做事,不以摆烂的姿态行动,更不以逃避的态度来面对困境。好比就像是生活中的摩擦力,也许大多时候它会以阻力的方式出现,但如果你奋力奔跑,它就会成为你的动力。
想必大家都看过今年春晚的小品《坑》,一个个坏习惯就像是一个个坑,不要以躺平的态度去敷衍它,也许未来不知道哪一天你就会掉进去。面对困难与挫折,不要总想着逃避和躺平,俗话说“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当下的坏习惯若不去一劳永逸地解决,也许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反馈到自己身上,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悔与懊恼。不如趁现在,春光正好,努力去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吧,给自己一份信念,用发自内心的热忱照亮远方,奔向明天的太阳!
主播:八(7)班 郑陈雨荷
指导老师:廖丹丹 许小平
审核:方 琳 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