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游子的悲伤,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在这里我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感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期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022年如洪流般飞逝,回眸间迎来了闰年。那么闰年从何说起,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夏代,闰月最早始于夏代,因此也称为夏历。农历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自此,闰月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19年置7闰)。有时,闰月还指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而在闰月年,也有许多的风俗习惯,据老一辈的人说,闰月是来收老人的,属于妈妈们的灾星年,这时儿女们要为母亲做留娘鞋,都要在鞋后跟外侧拐弯处绣上母亲的属相来保护母亲平安。以前都是儿女为母亲亲手做,现在儿女一般都会买一双鞋送给母亲,虽不及亲手制作的巧妙,但也是子女的一片心意,还有一种说法是,给母亲送鞋是中华民族传统孝敬老人的传统。
介绍了这么多闰月的知识,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诗人徐照笔下的《和翁灵舒冬日书事》。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在石缝间敲开坚冰汲取泉水,冒着寒冷烹煮着香茶。梅花迟迟未开,使人想起今年是闰腊月;远处的枫叶,红红火火,让人误认是迎春的鲜花。生活贫寒,见了新苗自然地产生了欣喜;吟着诗句,感叹双鬓已都是白发。他想到城中去寻间小屋,在这岁暮搬去住下。
全诗中,最为著名的一句便是“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其中用笔最精妙的,便是那“新长”。这里的“新长”是产生吗?不,其实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理。细细品味,倒是别有一番风味。诗中作者写出冬日里令他感到不解的是,为何梅花未在大雪纷飞之时盛开?转眼却又突然想起,今日是闰月,冬天比以往要长一些,这也表达出作者希望冬天可以早日离去,让温暖的春天照亮大地。因太思念春天,将远处的枫叶看成了盛开的迎春新花。后来又感叹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冬天,这里的一切,使他产生了逃离农村的意思。想要搬家避免看到这景色,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忧伤。诗句的精彩,在于向我们呈现了迎春的渴望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让后人难忘。
主播:八(8)班 许文静
指导老师:曾 伟 许小平
审核:陆 玲 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