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的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主席于1925年所作,当时作者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的讲习,途经长沙,在观赏湘江时触景伤怀,忆起了全中国的革命形势后所作。
这首词通过描写长沙动人的晚秋景色以及对青年时期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感慨,以及以国家事业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在字字句句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毛泽东的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
上阕写的是景,是秋景。但不同以往的萧瑟,作者将秋天万千山峰的枫叶的鲜红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鹰在无边无际的天上无拘无束地飞,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水中鱼在无忧无虑地嬉戏,这体现出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是词人对自由解放与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但可以使读者感到清晰的逻辑顺序,使其更有画面感,动静结合让这般景物更加拥有蓬勃向上的朝气。虽只有短短几句,却已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增强了语势,远近相间,更加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同时为下面的反问做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一个反问,体现了作者对广阔宇宙的惆怅与感慨:是谁主宰着这一切,也是谁统治着这苍茫大地的强盛与衰弱?词人或许有一些迷茫,对未知漫漫的前路有一些茫然,但这仅仅只是他发出的一个疑问罢了,他内心深处的信念没有着丝毫的动摇。他仍然渴望着,期望着,盼望着新中国的成立,他想改变旧中国,使新生的生命走向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如果可能,他更愿意见证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刻!一个小小的问句,却喷发出磅礴的力量,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毛主席对解放全中国的向往之情。同时从写景到抒情,更加自然地引出下阕的强烈的情感之歌。
下半阕虽是重点抒情,但在抒情过程中不乏含有写景的地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来形容岁月,新颖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沧桑岁月,一个“稠”字,通过遥感体现出了之前战乱不堪,时局动荡,十分黏稠,所以本句既有想要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有对时光荏苒的叹惋,还有一丝对军阀的讽刺与鄙视。一个“恰”字,统领了“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这句,概括出早期革命者的战斗风貌与英雄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幅披荆斩荆的雄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度,以景为纬度,共同建立交织成这首精彩绝伦的诗。
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杰出的革命者之一,同时也是革命精神的代表,他品质高洁,作风优良,是当之无愧的领袖。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播:八(9)班 李俞灏
指导老师:江厚庭 许小平
审核:陆 玲 李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