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重阳浓深秋意,景惹人思,把酒赏菊间,想到“负及远游”,心中的孤独与寂寞无法郁于中,自要发之于外。于是李清照抬笔落笔间,写下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闷烦躁,这“薄雾浓云”不仅笼罩着整片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愁永昼”即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内心忧愁,孤单寂寞,才会觉得时间漫长。“瑞脑消金兽”转写室内情景,独自看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青烟袅袅,百无聊赖,连香炉都不愿去管,任它自由消尽。“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本应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如今只有词人,她又怎么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时令转凉,意境萧疏,别有一番凄凉滋味,这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却只能独酌,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任菊花再香,再摇曳动人,也无法与远方的人共赏。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晚来风急,瑟瑟西风将帘子掀起来了,人感到一股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弱,而斗风傲雪,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景。
古谚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用愁苦的心情来看,无不给这一切涂上愁苦的感情色彩。加之在结构上自首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将重阳离索的深情积蓄在后,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全篇最精彩的语句,一边是萧瑟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词人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创造出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帘卷西风”一句更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幅景象: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使这句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这首《醉花阴》,从字面上来看并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细细品读,它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哀思,字里行间孤独寂寞之情洋溢而出,含蓄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全词明白如话,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读起来韵味无穷。
本期主播八十一班桑俊婕,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本期主播:八(11)班桑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