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6【午间美闻】《再别康桥》赏析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1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筵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的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我自身的野性”,这是徐志摩先生对自己文采的评价。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徐志摩家境富裕,家族内又有良好的文学氛围,这极大促进了对天赋的利用。1921年,他赴英国留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本诗中的康桥即剑桥,是对徐志摩意义重大的母校。1928年七月的一个傍晚,徐志摩返回母校康桥大学,因为事先并未和任何人通知,只得自己回忆往日美好时光。孤身一人,惆怅便化作涟漪心中泛开。归国途中,徐志摩望着大海的冷寂,执笔做下《再别康桥》。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徐志摩先生将自己的文采评论为“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我自身的野性”但在本诗中,先生那刚劲的洒脱却十分温柔。

开头处,“作别西天的云彩”是作者怅然若失地对母校的第一次道别,但“云彩”是大而空的词语,这仿佛又叙述了作者第一次遇见母校时因为时间距离和生活轨迹的距离造成的陌生。

然而第二节“在我心头荡漾”,康桥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我们再向下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温暖的景致道尽了作者的心情三节的小诗,叙述了作者对母校由远远招手向希望追随的过渡。接着作者便仿佛与母校相拥,水乳相融。接着便来到作者对母校热爱的顶处,也是本诗情感的高潮“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写出了作者的恬静与安定,最后作者“但我不能放歌”,一下子将读者拉回现实,于是读者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徐志摩别离的悲伤。看似是情感的收敛,实际上是难以分离之情挥发到了极致!最后一节,回应了第一节,却并不重复,“不带走一片云彩”诉说出徐志摩不愿打扰母校,惊动母校……

抬头,徐志摩先生对母校的感情,感染了每一个人,似乎触动了我们心中的“云朵”;垂首,在我们生活中也面临许多离别。比如,我在母校的最后一次“午间美闻”,九年级学长学姐在母校的最后半个学期,以及种种。但徐志摩先生所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离别的忧伤,我想更多的是对分开的坦然。本诗题目为“再别”康桥,既然有面对别离的勇气,就一定拥有重逢的运气。请让我们化忧郁为力量,拾起信心,努力上进!希望这首诗沉淀在你彩虹似的梦里!

最后,本期午间美也要轻轻地走了,但希望在你心里留下印记!

本期主播:八14班李泽宇,撰稿:姚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