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而诗歌鉴赏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认知活动。这也促使它成为我校午间美闻的一档带有诗意的特色节目。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对毛泽东主席1935年10月取得长征胜利时写下的《七律·长征》的鉴赏。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1934年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从大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一带战略大转移,途经11个省,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胜利地完成大转移任务,史称长征。就是在样的历史背景下,毛主席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脍炙人口的壮丽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仅道出了长征的艰难,更加用“不怕”和“只等”两词语反衬出红军的不怕艰难困苦的坚毅品格,以及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了完成伟大任务的自豪感,这种感情统揽全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代表了长征路途上艰难的自然条件,但在红军眼中看来,那绵延千里的五岭也不过像细浪在腾跃,那广被四塞的乌蒙也只是像泥丸一样在滚动。照应了前联中的“远征”之难,更见红军“不怕”和“只等闲”的坚强、豪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大渡河,湍急的江水拍打着陡峭的崖岸,拆毁的大桥只剩下横悬的铁索,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这里再次暗示“远征”之“难”,渡之不易。而面对这异乎寻常的困难,诗人只着重写出“暖”与“寒”两种感受,红军那种藐视困难的自豪感和征服困难的愉快心情,以及敌人在革命洪流面前不停战栗的形象跃然纸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之前战胜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所带来的喜悦,远不及战胜“喜岷山千里雪”之乐,因为革命者最大的快乐就是斗争,就是要不断攻坚克难,就是要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精神境界和乐观主义。同时也表达出了红军最后克服了极其艰苦的“雪山草地”,即将进入西北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喜悦心情,以及即将迎来革命高潮“新局面”的无限畅想,。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从此,中国共产党脚踏祖国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铁流两万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全体红军怎能不欢欣鼓舞!
亲爱的同学们,如今我们在革命先烈用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里,在这如画的校园里,尽情挥洒青春的朝气的时候,我们是否常怀感恩之心,是否常读革命书卷,是否继承先烈之志。如果,你不能给予坚定的回答,就请随同我再一次诵读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期主播:七(4)班 秦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