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8【午间美闻】夜空中最亮的星永怀先烈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10

  有的人,用朴实告诉世界,最美的是奉献;有的人,有脚步告诉世界,初心不曾改变。也有的人,用信念告诉世界,梦想定会实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榜样人物,读懂凝聚在他们身上的力量。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榜样人物”。

你知道“两弹一星”吗?两弹,一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为代表的核弹,一是指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

这些伟大的功勋人物当中有这样一位,他是唯一一个对两弹一星事业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也是这些功勋人物当中唯一的一位烈士。

今天,我就要和你聊一聊这位与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有些渊源的功勋人物。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郭永怀。

1904年的4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的一个农民家庭,十岁才被父母送到了学堂里读书习文。年幼的郭永怀聪颖好学,刻苦勤奋,十七岁考入中学,后又进入北大学习物理。

初入大学的郭永远怀本是光学专业的学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看着日本飞机肆无忌惮地横行于中国领空,郭永怀愤懑难当,转投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为的是有朝一日能保卫国家不受欺侮。有人曾问郭永怀:“你是什么专业的?”回答:“我的国家需要什么专业,我就是什么专业。”

1939年,郭永怀踏上了公费去往英国留学的轮船。可当发现自己的护照是当时占据中国领土的日本签发后,郭永怀立刻选择了下船,拒不肯以日本国民的身份前往国外读书。“我宁肯不去留学,也不接受日本护照。”谦谦君子却有铮铮傲骨,在他的带领下,船上的中国学生纷纷下船以示抗议。

几经周折,次年,郭永怀来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深造,仅仅半年便取得了研究生学位,继而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学专家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郭永怀不仅取得了学术上的成功,还遇到了人生挚友----同为两弹一星元勋的师兄钱学森。

1955年,突破重重阻力率先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给远隔重洋的郭永怀,写了一封信,恳切邀请他回国。感受到祖国的召唤,郭永怀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的决定回新中国。回国前夕,为摆脱美国当局的阻挠,郭永怀当众烧毁了自己的研究手稿。十六年心血付之一炬,郭永怀放弃的,是个人在学术界更大的发展。当时的环境,留在美国无疑是更为舒适的,面对人们对于郭永怀做出回到一穷二白、条件艰苦的中国这个决定的不解,郭永怀坦然道:“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做儿子的无能!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突破了美国人设置的重重障碍,195611月,阔别祖国十六年之久的郭永怀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的郭永怀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次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并于1958年参与筹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主任。

时间来到了1960年,郭永怀接受了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艰巨工作任务。自此,他远离妻女,隐姓埋名,扎根西北荒漠,为核弹试验、氢弹试验、核弹导弹结合,以及人造卫星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日夜坚守工作岗位,穷尽毕生所学,终于换来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只有原子弹,没有导弹,核弹无法用于实战,1966年原子弹与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核导弹自此可用于实战;1967年相当于150颗原子弹威力的氢弹试验成功。这一系列重大试验的安全与成功,无一不倾注了郭永怀的心血。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1968年。这一年,郭永怀带着重要的实验数据 ,从西北飞北京汇报工作。不幸的是,飞机出现机械故障,坠毁在首都机场附近。飞机上包括郭永怀在内的所有人员均不幸遇难。当搜救人员在飞机残骸中找到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时,发现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二人中间紧紧包夹着的,是一个公文包,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了核武器绝密资料的完好无损。

郭永怀以一介书生之力,演绎了“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丰功伟绩。

郭永怀牺牲后不久,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氢弹自此也实现了武器化。又过了两年,他积极倡导并参与的航空航天事业也有了重大进展,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入天空。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时,郭永怀曾经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回国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学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两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算起来,郭老寄予厚望的,正是由我们这代人开始往后的学子。

追寻着郭老的足迹,他的学生以们,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探索月亮,我们有嫦娥;找寻方向,我们有北斗;监测太阳,我们有夸父,揭秘宇宙,我们有天问。

斯人已逝,事迹不灭,精神长存。仰望星空,仍可见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永怀先烈,强国有我,请您放心。

本期主播:七(5)班 徐骞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