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颂。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圣”。《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当时的李白二十六岁,在扬州旅舍。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前往扬州,秋病卧扬州,客宿于当时的扬州旅舍。那天夜晚,窗外月明星稀,诗人抬头望向夜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本诗仅用四句写成,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白天奔波忙碌,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上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上的浓霜。“霜”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了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状态,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明月不仅照在了那屋舍的地板上,还照进了李白的内心,照进了读者心中,使我们在千年后能读到一位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读到了生活中人们的影子。
本期主播:七(6)班 何曼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