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短短两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愁苦、悲愤的情感。
我们所知的李清照一直是婉约派诗人的代表,可为何在《声声慢》这首词中不再是如此?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1129年,赵明诚因病去世,金兵持续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一无所有。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亡国之恨,丧夫之哀,流亡之难一时间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声声慢》。词的第一句连用七组叠词,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有统摄全篇之效,愁绪的情感逐渐浮现,作者一直以来积蓄的悲伤之情在这七组叠词里全部流出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心情低落,生活困苦,再加上这乍暖还寒的秋季,即便用几杯淡酒解愁,却怎能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呢?悲凉的情景缠索心头,怎一个愁字了得!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听见大雁的哀嚎,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相识的地方,可是现在一切都化为乌有。看到南飞的孤雁,作者感叹: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这一句包含着词人无法诉说的哀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地上堆积的落花,已经凋零殆尽的菊花,如今还有谁能够去摘?对着窗户独自坐着,孤苦伶仃,怎样挨到天黑!如今的日子,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入耳,令人心碎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得够?
短短八句话,就抒发出作者无限的哀愁。因为政治的腐败,军队的懦弱,词人无家可归,痛失亲人,凝聚在作者心头的哀伤和痛苦,是怎能用一个愁字能了得的!
本期主播:七(3)班 陈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