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3【午间美闻】诗歌中的秋天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3-09-13  浏览次数:1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处暑刚过,秋风送爽。

一场秋雨一场寒。在夜晚,亦或清晨,行走在户外,渐渐能感受到丝丝凉意,树叶随风飘零,在空中、在地面翩翩起舞。

秋天,真的来了!

秋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它美丽绚烂、深沉稳重、哀伤幽怨、成熟自省、低调内敛、高亢热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总感觉,四季之中,诗人尤其偏爱秋天,关于秋天,名句频出,佳作天成。诗人越爱秋天,秋天也就越爱诗人。秋天,也成就着一代代的文人骚客,流芳千古,生生不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天,是美丽的。

这是大唐才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他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水墨画卷。

本句之精妙,值得细细品味。两句对仗工整考究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画面唯美和谐。秋天的水是宁静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意境高远。这只孤鹜,何尝不是诗人王勃自己呢?

    王勃看见的秋水,是宁静,是祥和,是期盼。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天,是哀伤的。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杰出的词人,也是一位昏无能的皇帝。

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生前绝笔。当时,正是秋天,亡国之君李煜已经被囚禁在汴京长达三年,因思念故国,命歌姬吟唱此词,引得宋太宗大怒,命人将其毒死。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啊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回首过往,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我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江水一样,无穷无尽。

这个秋天,对李煜来说,是悔恨,是哀伤,是终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天,是温情的。

特别是在中秋月圆的时候,深深地把所爱之人想起。苏轼当年仕途失意,一路被贬辗转四处为官,想念的是他已经有七年没见的弟弟苏辙,遥望着一轮秋月,乘着酒性,他心潮澎湃,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怎样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乘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只怕高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眼前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难眠的外乡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是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苏轼头顶的这轮秋月,是思念,是豁达,是祝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是奋进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诗兴大发,直冲云霄。

世人称刘禹锡为“诗豪”,确实名副其实,这首《秋词》就与众不同。人们悲秋感怀,由来已久,或对现实失望,或对前途悲观,在秋天容易看到萧条,死气沉沉。刘禹锡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悲观消极的态度。他偏说,秋天比春天要好,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机,豪情万丈。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刘禹锡眼中的秋日,是进取,是豪放,是激昂。

如果春天是珠圆玉润的小诗,夏日是管弦嘈切的歌剧,而秋天则是一篇优美的神话,富于想象,更富于色彩。

用女作家张秀亚的这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节目,祝您秋安。

 本期主播:八(8)班 朱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