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午间美闻】长相思赏析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1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前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他是清朝最优秀的词人,一个淡泊名利、深受皇帝赏识的宠臣,他是一个不拘泥于世俗、渴望平凡的富家公子。从他的身上,我读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用他那短暂但不朽的一生,谱写了华丽的人生乐章,他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人,清代词人,文学成就以词为最,现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人誉“清代第一词人”他是大学士明珠长子,却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尤擅长写词。他的词全以一“真”字取胜,写景逼真传神情真挚浓烈,细读却又感到淡淡忧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长相思写于清康熙二十一年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团聚。可此时的纳兰性德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性德将生活跃然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风,香气夜夜回荡。

词作上阕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阕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假雕琢。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中国的戍边将士们,正如长相思中描写的一样,他们背井离乡,他们不理会严寒酷暑,终日守在边疆上,日复一日的枯燥并没有磨灭他们的心性,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强。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的战士站在我们面前为我们竖起了一道坚定的防线。他们抛弃了自己原本可以有亲人相伴的日子,只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这种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传承。

主播:八(13)班陶其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