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想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与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够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作者饮酒送客。秋风吹动着初红的枫叶与漂浮的芦花。送别之时,作者举杯饮酒,却无管弦之乐助兴。离别之事本就心中悲痛,更增愁苦的,是那离别之酒也无法喝得痛快!忽然,灵动婉转的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参加这离别之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寂静的秋夜中,只有那若隐若现的琵琶声荡漾在空气中,动人心弦。
作者寻声而问,琵琶声戛然而止。作者将船靠近,只想见见这弹出美妙琵琶的人。弹琵琶之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百般呼唤下,一位抱着琵琶的女子从船中缓缓走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动了几下,“似诉平生不得志”,又“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位弹琵琶的女子说自己“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也曾“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也曾追捧着她。当时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啊,即使“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也毫不在乎。可是岁月催人老啊,“暮去朝来颜色故”,原本热闹的门前现在也变得“鞍马稀”。最后只得“老大嫁作商人妇”,可又怎料到“商人重利轻别离”,聚少离多,又添相思之苦。今夜忽梦年少之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又表达出了诗人愁苦的内心。这首《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秋天。当时作者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对作者白居易影响非常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
结尾,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声“凄凄不似向前声”,被贬为江州司马的诗人则最受触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白居易将这位琵琶女的形象塑造得真实立体。少年时期弹得一手好琵琶,容颜倾城,自然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歌姬。在她最好的年华里,无数的公子哥儿追捧着她,她当时就如同明珠般璀璨,银子做的簪子折断了也不怜惜,血色的罗裙沾上酒污也不心疼。可是,岁月不等人,容颜会随着岁月而消退。那个曾经璀璨的歌姬,最后低嫁的一个商人。也许,在与诗人白居易相逢的那个夜晚,她猛地想起了自己年少往事,年少是多么繁华,好梦易醒,一刹那的繁华都是过眼云烟。习得一手好琵琶,又能赠予谁听呢?
作者白居易年少轻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当人经历过了岁月,尝遍了世间百味,看尽了人情世故,那一双眼睛里的熊熊烈火燃尽了。在被贬谪的地方,遇到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琵琶女,听完她弹的琵琶后作此《琵琶行》。他对琵琶女的同情与惋惜,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人生的悲哀与不甘?
就像诗中所说的一样,这位因年少时琵琶技艺高超而名扬一时的歌姬和这位少年时意气风发的诗人“都是天涯沦落人”。一位是被贬谪的大唐诗人,一位是落魄的歌姬,两个灵魂奇妙的相遇,一场流传千古的邂逅。两人同病相怜,同道之苦。两人本非同一个世界的人,却在历经世间沧桑后相逢在同一个地方。我透过历史的洪流,观这首《琵琶行》,这是一股清流,它缓缓流到我的心田。
撰稿人/主播:八(14)班李静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