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般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力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以教育之质量,添未来之风光。
教育自古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停的发现因随时代变化而出现的种种弊端,然后去灵活地改变教育的观念与方式。而如今,教育所塑之人,同时也是能肩负家国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就如今的教育现状而言,部分学校与家庭往往过分看重分数。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分数是唯一一个相对公平的选项。中考高考对一部分家庭而言,是一个选项;对很多家庭而言,是一个必备的证书;对另一部分家庭而言,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他表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其实,对于学习来说,分数只是成才之路上的一种工具,助力学子增长知识;对于教育来说,分数只是衡量成果的一把标尺,督促学子筑造未来。分数固然必不可少,但终究不是学习与教育的目标与终点。成功的教育应不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也不小看分数代表的意义,而是可以做到平视分数的份量。
在家庭中,实施家庭教育的其实是家庭长辈,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们的“课堂”,家长积极进取的一面可能会成为引领孩子进步的动力,而好的家庭环境对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家庭结构与亲子关系等出于良好状态时,孩子们会激发积极学习的潜能,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其方式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做到合理利用其方式,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定能铸就教育的美好。
同样,教育应该打破传统认知的智育,应该展现其本质的“大格局”,培养出真正拥有智慧的学子。
人们往往将文化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当作智育,其实不然,更深层次的智育,并不是为了考场上的几张试卷。就如罗素先生的话,真正的学习本就应该“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而不是畏首畏尾地去反复斟酌是否有利于考试,或者所带来的利益是否能立竿见影。“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王小波在《智慧与国学》中深谙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太过注重实用与利益只会禁锢智慧。所以,在当今时代中,教育因循守旧只能重走死路,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方式,引导学生如法拉第与爱迪生一样,为学问而汲取学问,实现真正效果的智育。
教育的本身是多元化的,人才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智育之外的教育同样值得被重视。
正如丁彩霞所说:“不管是体育还是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育人。”同理,所谓的德智体美劳的最终目的也都是育人。既然是这样,那么传授供考试的知识便只是教育内容中的冰山一角了。想要做到高质量的教育,就不能忽略品德与品行的培养。自身才高八斗,却不利于社会者,不行;空有满腹经纶,却只纸上谈兵者,无用。有言道以德树人,品德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信仰与方向,又言道务实求真,品行则是从躬身行动中对一个人的考验与鉴别。
陶行知曾言:“教育是立国之本。”诚如斯言,教育如国家和名族未来的风向标,教育关注点的变化关系着人才类型走向,培育高质量人才的任务早已迫在眉睫。我们只有以更有效的教育体制,才能筑造更美好的未来。
九(7)班 方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