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7【午间美闻】诗歌中的意象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1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诗歌中的意象,含情蓄意,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朝晖夕阴,晨钟暮鼓,对同一个诗人,会因境遇不同而有别,浮云落日,野渡舟楫,对不同诗人,更有不一样的意趣,也有不同的领悟。

  诗歌中有“山”的雄壮。《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满着杜甫青年时代的浪漫情怀与激情,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此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写,面对科举失败,杜少工既无灰心懊恼,又不失望悔恨,反而展露出宏伟抱负,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同样《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望着北国壮丽的雪景,毛泽东在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中写出自然的生机勃勃,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体现了伟大领袖博大的胸怀。

  诗歌中有“水”的柔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创作于李白青年时出蜀至荆门时别家乡,在此之前李白一向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水寄托着真挚的情怀,初次离别便展现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被秋雨所隔,滞留巴山一带,面对妻子来信询问归期,在无奈中叹道“未有期”,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无尽思念;“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烘托乡村清新静谧的同时,又暗示了友人无法到来的原因,但赵师秀还是暗暗寄托对友人的期盼,希望他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诗歌中还有“月”的悠闲旷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梧桐”的凄凉与悲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红豆”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同时也祝愿大家兼着“大鹏”的“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年少轻狂,有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远大志向,带着“他年旌节看归荣,笑傲五湖烟景”的美好祝愿,最终“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中有“花”的美丽和希望。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中尽显生命勃发的本色;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虑,但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因此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面临困难,不改初心。

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源自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形象,由诗人们反复着色,幻化为华夏儿女记忆中的一抹美丽底色,成为华夏儿女心中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经时间慢慢发酵,酝酿成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杯甘醇美酒。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同学们,期末考试将至,此时的你或许已踌躇满志,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或许已胸有成竹,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愿景;或许此时的你常常挑灯夜战、苦苦摸索,但正如诗歌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大家全力以赴、落笔生花!

 本期主播九(11)班桑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