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流韵,厚学养德;书香校园,师者先行。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沿袭育人先育己的校历传统,于2023年寒假期间开启第三届“假期共读一本好书”活动,经评选,优秀读后感获奖教师名单已新鲜出炉。
此次全校教师共读的一本好书是教育学的经典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堪称教师们人手一本的宝藏书籍,就像一部浓缩版“辞典”,适合所有学科老师,教研室共收到读后感130余篇,
以下是优秀读后感的精彩节选,共悦目:
七年级
《<给教师的建议>随感》——光玉玲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在教学实践中写教育日记的作用和意义。我们上完课后,常常也会因学生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有趣的举动、一个灿烂的笑容时不时地拨动心弦,引发感慨,但因为没能及时记录下来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逐渐淡忘。作为教师,我们要学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瞬间和教育故事变成文字记录在案,不仅是对流逝岁月的美好回忆,更是进行教育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宝贵财富。
《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做学生思维的催眠师》——汪飞飞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了。”在英语教学中,我也时常面临着类似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提醒了我,过度简化和保护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逐渐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有挑战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来确保学生在适当的挑战中成长。
八年级
《深耕读书路,书香浸师心》——陈健
苏霍姆林斯基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渴求进取的灵魂。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追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开卷即追光,掩卷悟经典。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服务于教育;才能让生命溢满书香,滋养心灵。
《沐光而行,奋勇向前》——武海燕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教育实践的教师,我深感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与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相契合:要无畏困难,做热爱的勇者;勤于动脑,做创新的智者;甘于奉献,做幸福的仁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真正成为有勇有谋,又心怀仁爱之心的教师何其不易。怎么做呢?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告诉我们了。他认为:阅读是教师最好的备课。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九年级
《没有抽象的学生,要爱鲜活的生命》——张侦
作为老师,这几年自己的很多做法其实也是在一点点在靠近书里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不要把学生看作抽象的人,他们是鲜活的生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形成的,老师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无法改变所有,但我们要尽可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继续学会了解、保护和改变他们。
《张“四目”,唯性善、人道不可辜负》——解玉宝
重读100条建议的目录,内容清晰,指向明确,细细品味,惊喜地发现其丰富的内容可以清楚地划分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学四个方面,此“四目”正是我们当下教育的出发点。
从教师角度看,以《谈谈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为例,让我明白脑力劳动者幽默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学生角度看,以《兴趣的奥秘何在》为例,让我明白在实践中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成就感;从家长角度看,以《怎样和懒惰做斗争》为例,身为父亲的我,要渐渐节制孩子的欲望,同时不能做懒惰的家长;从教学角度来看,以《理解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阶段》为例,强调了教材作为教学根本的重要指向作用。四个部分汇聚教育生活的100个案例,让教育理念精准呈现。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蓄力方可行远道,书香才能溢芳华。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藏在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愿科附高新的教师们在阅读中精进,在博览中成长!
教研室程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