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端午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饮雄黄酒,以各种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惨遭去职,被迫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后人。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屈原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一天,我们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先贤屈原,挂菖蒲可驱邪避灾,饮雄黄酒可驱虫解毒等。这些习俗,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呼吁大家,让我们一起弘扬端午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祝九年级同学们一举高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