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八(9)班的杨煜轩,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粽叶飘香迎端午,中华文化记心间”
“五月榴花妖艳烘,五色新丝缠角粽”端午至,人们又蒸起了粽子、插上了艾叶、斟上了雄黄。
关于端午祝福是该说“快乐”还是“安康”,还曾引发过不小的讨论。看似一个小小的言语之争,背后其实是民众对节日精髓、传统面目的探寻,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还原端午节的文化意蕴。在粽叶的丝丝飘香之中,端午节浸透着家国情怀,也被赋予了更多厚重与深刻的内涵。
“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人们纪念屈原,不仅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更因为他伟大的灵魂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记得每年端午,我的奶奶都会带着我包粽子,我们一起备好艾叶,糯米和线团,我们手中的艾叶翻了几番,肚子里便被塞得满满当当。粽,有千百种风味:腊肉、蜜枣、豆沙,怎么吃,都不会腻。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时,也该思考如何让端午节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传承下去。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组织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诵读《离骚》、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构筑起节日的仪式感,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渐渐地与传统亲近。而文化也在人们有意识地参与中,穿越时空、流淌到未来。
要让这种家国情怀能够持久,除了要在形式上重现端午习俗外,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与端午节的精神内核相共鸣。尤其是在今天,我们需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拼搏,而端午节所承载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赤忱的爱,足以凝聚起我们持续拼搏和奋斗的磅礴力量。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承好发扬好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是历史交予我们的责任。最好的传承,就是让端午节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让我以屈原的话共勉:“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愿我们都珍惜时间,传承并发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预祝大家端午安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