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总有一首歌曲让你循环播放,总有某个电影片段触动你的心弦,总有一段音乐勾起那尘封的记忆。一部电影承载一个时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听一段影评感百态人生,听一首歌曲闻背后故事,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影音鉴赏”。
《战火中的芭蕾》是为庆祝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俄合拍之作。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5年中苏携手对日“最后一战”中的故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的嘴脸,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友谊。
女主角鹅儿是个天真善良,热爱舞蹈的孩子,她平时在柳芭大妈的面包房里打工,也在她那学习芭蕾。同时,抗日战争局势也越来越紧张。一次回家的时候,她发现了昏迷在路边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她纠结一番后,选择将他带回了家,决定让他烤烤火。鹅儿的父母见到苏联人以后大惊失色,如果收留他,可能会给全家带来生命之虞、灭顶之灾,但深明大义的父亲,思考再三后还是决定将他留下来,安德烈就被藏在了鹅儿家的地下室。慢慢地,他与鹅儿的关系渐渐拉近。
不久后,父亲的朋友来信了。他告诉安德烈无论如何要毁掉日军的那辆火车。安德烈在收到来信前,本就心急如焚,在看到信后更明确了离开的念头。几天后,他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留下一件有芭蕾印记的怀表和一封信。
他轻轻地走了,回来时却轰轰烈烈,他带回了前线的好消息。中美英法苏结成同盟军后,中苏关系进一步加深,日军已经投降。可在他不知晓的日子里,鹅儿的弟弟被残忍多疑的日军杀害了,母亲没了笑容,本就不善言辞的父亲更加沉默不语,经常上完工后就去给弟弟扫地,鹅儿心中也愈感悲伤,一家人整日沉闷不已。
但安德烈回来了,带来了前线的好消息,他穿着一身军装,坐在车上,在人群中寻找他可爱的姑娘。真好,她那么显眼,穿着一身火红的舞裙,艳丽的舞裙摆在风中飞扬,像是火焰,像是希望。安德烈将她抱过来,骑着马飞奔到了白桦林。白桦树的叶子金灿灿的,洒了一地,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欢快而充满生机。芭蕾少女就在这落叶中翩翩起舞,一袭红衣映着白桦林的金,衬出满地的金。安德烈坐在旁边,钴蓝眼睛中倒映着他可爱的姑娘,嘴角扬起一抹纯粹而热烈的笑。
黑暗总在阴暗处酝酿。第二天凌晨,激战开始了。虽然已收到,日军总部和天皇的撤退指令,但狼子野心的日本指挥官仍不放弃他狂妄而无耻的帝国美梦,指挥残余部队,趁军民欢欣鼓舞、思想松懈时,发起了这“最后一战”。意志坚定、舍生忘死的人民们怎会同意呢?!他们拿着铁铲,挥着镐头,冲进日本军队的枪林弹雨里,以全员牺牲的代价换来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他们的鲜血把黑土地染的殷红,他们用短暂而伟大的生命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华章。打仗时,鹅儿用舞蹈为战争祈祷,她跳着,舞着,激昂着,宁静着,跳跃着,奔跑着。她渐渐舒缓了下来,就像暴风雨之后的宁静。
舞跳完了,人也走完了。
她与她妈妈和柳芭大妈冲进白桦林,看到了一具具残缺而冰冷的尸体,看到了鹅儿爸爸,看到了安德烈。
她的爱人,没倒在黑暗之中,却倒在了曙光升起之时。
故事的结局似乎很平常,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列宁格勒的顶尖的舞蹈演员,一生不再相恋。可谁又知道在那鲜红的舞衣下,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只等年老时,再对着信物静静流泪,默默回想。
影片的最后镜头在芭蕾舞演员和少女之间来回切换,时光匆匆,变的只有那回不去的岁月。青春已逝,初心未改。
她的舞蹈到底象征着什么呢?是人对美的基本追求,是黑夜中的曙光,是普通大众在战争年代最真挚的希望,是残酷环境下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又或许什么都不象征,芭蕾就是她心中的芭蕾。
战火中的芭蕾,在老旧的怀表里,凝止。
主播:七(3)班 欧阳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