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4【午间美闻】一封家书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12

一封家书


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港湾,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念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书信一直是人们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特别是那些出自名人之手的家书,不仅承载着深情厚意,更蕴含了时代的印记和智慧的火花。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家书,它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的《诫子书》便是一封流传千古的家书。这封书信不仅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更是他一生为国为民的精神写照。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诫子书》更是成为教子的典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封家书,谈一谈对这份家书的理解和感悟。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在信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不仅是他对儿子的期望,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教诲。在我看来,修身是基础,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齐家则是责任,指的是我们要关心家人,维护家庭的和谐。治国和平天下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要求我们将来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在信中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高远的目标。
诸葛亮在信中提到了“俭以养德”。他认为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节约资源,不浪费食物和物品,这样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我们的自制力。
诸葛亮在信中还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鼓励儿子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对于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的《诫子书》不仅仅是一封家书,它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它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要诚实守信,要勤俭节约,要勤奋学习。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学习和践行的美德。我会将这些教诲铭记在心,努力成为一个有修养、有责任感、有诚信、有学识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社会会更加进步,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
家书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在古今中外的名人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家人的关爱、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这些书信跨越时空,传递着智慧和情感,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书写一封家书。但当我们回望那些名人的家书时,不难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真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此,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抽出时间,用笔墨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家书这一传统艺术文化在当代继续发扬光大。

本期主播:七(8)班吕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