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今日是6月5日,也是芒种。芒种到,就到了北方收获与南方播种的时机。民谚“芒种忙,下晚秧”说的就是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芒种也代表着通过辛勤的努力来收获希望,它象征着默默耕耘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生命的丰厚,种下的是人的希望和梦想。因为有播种,才有收获,每一场辛劳的背后,都孕育着美好的结局。芒种时节,人们往往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这一时节的繁忙与美丽,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古代诗人笔下芒种时节的佳作,共同感知体味古人对芒种的别样情结吧!
宋代陆游的《时雨》描绘出了最为和美的芒种图:“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芒种来临时,家家户户农忙的景象。“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生动反映芒种时节雨水充沛,田野间人们忙于播种谷类、收割麦类的景象,在描写插秧的同时,也透露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描绘了最为忙碌的芒种时节图,更侧重于描写劳动者在夏日不畏炎热辛勤劳作的画面。“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陪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我仿佛能看到汗流浃背的农民们,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味。“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生动再现了劳动者面对炎热的天气坚持收割,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无比珍惜这夏日,因为这是他们的收获,是他们生存的来源,生活,在什么时候都不容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没有劳动却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感到十分愧疚。
唐代元稹《咏二十四气诗•芒种五月节》描写的是最为朴实的芒种图。“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晴。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芒种,螳螂也都应节而生了。彩云下面时不时飘过鴳鸟的身影。池塘里的莲花开了,炎热的风伴着暑日天气。大家见了面就问家里养的蚕和麦子收割得怎么样?夏日的农家不就是这样吗?
宋代诗人楼璹的《耕图二十一首•拔秧》描绘的是最艰辛的芒种时节图。“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罐,父子争提携。即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着畦东西。”播种的秧苗出水了,浩渺的像绿颜色的毯子一样整齐。清晨就把秧拔起来,父子争相挑担。那一把青色的秧苗握在手里,趁着芒种丢在田里,就要播种了。这首诗生动再现了农家拔秧苗、准备插秧的景象。秧苗提前播种下去,绿绿青青的秧苗出水后,农家要把秧苗拔起来,再插到田地里,最后在精心维护下,才能长出稻子。所以,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芒种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更蕴含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芒种时节。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呼吸声,感受到生命的脉搏跳动。芒种,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让我们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世界。
让我们在芒种的时刻,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聆听生命的交响乐曲。让我们与大自然一起奏响生命的旋律,共同迎接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本期主播:七(11)班 张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