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是落在故乡庭院的菊花瓣,是品味胜似春光之景的巡游,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
又名九月九的重阳节,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提到这些诗句,我们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人们就以登高,赏菊,佩茱萸作为庆祝丰收,祈求长寿的日子,后来更是一个尊老敬老,感恩长辈的时刻。
古人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逢,故曰“重阳”。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一句诗。金秋九月,庭院中充盈着清香的菊花,它们凌霜而开,不畏严寒,在中国古俗中,是长寿的象征,是高洁和坚韧的代表,与重阳节的寓意不谋而合。
灿灿金秋,天高气爽。在那一天,人们登高望远,与自然相融合,望向远处,云雾缭绕间,看那满山的绿叶,苍翠欲滴,与飞鸟相映衬,山间溪流宛如一条银带,满身的疲惫烟消云散。一览秋日壮丽景色的同时,更寓意着健康与长寿。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佩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茱萸被认为是一种能够驱邪避疫的植物,佩戴它可以保佑人们身体健康。而重阳糕则是一种用米粉制成的糕点,点缀着红枣花生,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和美满。
当今社会,重阳节是关心老人,陪伴老人的日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
每逢重阳节,岁岁皆平安。九九登高望,岁岁共天长。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在这个特殊的日里,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每一位老人,去珍惜每一份传统,让这份温暖和敬意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美德。
九(3)班 张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