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纸,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家书,一种古老又深情的传递方式,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智慧,让我们一同聆听那些古今中外名人家书中流淌的名为“爱”的主旋律。
首先,让我们穿越回千年前的北宋,聆听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虽然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家书,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厚谊 ,何尝不是对远方亲人最真挚的思念与祝福呢?苏轼以月寄情,表达了即便相隔万里,心仍紧紧相连的兄弟情谊,这份爱,超越时间与时空的限制,温暖了无数后人的心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这封家书,虽简短却字字珠玑,不仅是对儿子诸葛瞻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在这封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智者对后代的深沉爱意,他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为子女铺设了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那份跨越千年的父爱,至今仍让人动容。
再将目光转向近代,我们翻开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凝聚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爱意与殷切希望的著作。傅雷先生不仅在信中传授给傅聪音乐与艺术的见解,更以朋友的身份,与他探讨人生哲理,鼓励他保持高尚的人格与独立的思考。字里行间,满是“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以及对儿子成长路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书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傅聪前行的道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跨越国界,我们来看看曾做过美国总统林肯写给儿子罗伯特的家书。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林肯作为国家的领航者,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不忘给儿子写信,分享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经验。他家的儿子要诚实、勇敢、谦逊,并强调责任与奉献的重要性。这些话语,不仅是对儿子的期许,也是林肯个人人品的映射,展现了作为父亲与领袖的双重担当。
最后,让我们回到现代,思考那些通过互联网传递的“家书”。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那份爱却从未改变。无数父母通过微信、邮件,向远在他乡的孩子表达思念与关怀,而孩子们也通过这些方式,分享着自己的成长与收获。每一句“注意身体”“好好学习”,都是爱的传递,让距离不再是障碍,让心灵得以紧紧相依。
在这个午后的时光里,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爱”的力量,让它在耳畔轻轻流淌,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主播:九(6)班 谢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