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前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一挥衣袂,泼洒出墨香醇厚;雄姿英发,却于才情诗意中略失光彩。稼轩,稼轩,你将诗酒猖狂,名震词坛,驰骋疆场,起舞于大宋风华。
少年不识愁滋味
鲜衣怒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辛弃疾风华正茂,不谙世事,乐观自信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挥笔成文,笔落词就,举手投足尽显气宇轩昂。
众里寻他千百度
此去近千年,每逢上元佳节,人间仍贪恋辛弃疾的青玉案——它再现了上元盛况——火树银花,鱼龙舞动,烟花盛开,繁华至极。
然,人群来往匆匆皆为过客,辛弃疾似在寻觅什么——满街灯火遮不住他找寻的双眼,耳旁纷杂的声音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见那人在灯火阑珊处——那是功成名就、建功立业的辛弃疾。刹那间,种种辛酸涌上心头——有才不得施展,空有满腔抱负却只能闲置。可他为国效力的人生理想从未改变,也曾迷茫,但他仍坚定信念,奋勇直前。
醉里挑灯看剑
梦中紧张的军营生活,雄壮的战斗场面、奋勇杀敌的英勇、收复北疆的畅然,满怀豪情,却于一句“可怜白发生”中道出老将报国无路的悲愤。凭栏向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收复失地何时可待?岁月过滤了嗟磨,空余一腔热血,令人悲痛至极。
辛弃疾为理想戎马奋斗一生,矢志不渝。他乃文人墨客,立于大宋词坛而傲视群雄;他亦挥剑将帅,于世事沧桑中踽踽独行,位卑未敢忘忧国。
愿我们都能如稼轩先生般,在漫长的一生中用初心写下动人篇章,唤起一轮明月,照我满怀冰雪,任他浩荡百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