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垂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朦胧的醉意中,挑灯端详宝剑,梦中仿佛又回到当年在年营中的时光,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军乐在耳畔回响,秋天时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战马如的卢马般飞快,弓弦如惊雷般炸响。本想完成收复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生前死后美名,可怜白发已经丛生!
词的前九句借回忆描绘出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景,表达了词人想奔走沙场,报效祖国的志向。而最后一句却全盘否定前九句之意,因为他已白发苍苍,再无机会了。
这首充斥着凛然磅礴的气势又透露着无限遗憾的词作由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辛弃疾那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在朝廷的懦弱与不作为下如同烈焰被无休止的冷水浇灭。那个曾驰骋沙场的将军南归之后只剩一支羊毫软笔,发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叹息。弃疾,弃疾,自幼习武的他何来病疾,是那无法重拾破碎山河的心疾啊!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悲愤振聋发聩,满腔热血化为乌有,心灰意冷的他,改号“稼轩”,寄身于田间,在那个梦开始的地方种下种子,看它们开出了花,编织出他的那个报国梦。
那年元夕,他看着满城星星点点的灯花,写下了《青玉案·元夕》殊不知,那年灯火的人阑珊处,是他;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也是他。
本期主播:九(12)班 金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