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一个一生都在经历苦楚,却在人间写起了美好诗篇的人。
当初他在西南联大求学时,学校时不时就会受到炮轰,搞得西南联大的学生不仅物资不足,还得时时避难。我个人认为,要是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的生活会充满恐惧与不安。但是反复几次后,汪曾祺反倒习惯了,还称之为“跑警报”,后来也以之为题写下了一篇散文,至于他为什么叫跑警报,而不叫躲警报,或者逃警报呢?他在文中说,“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现出丰富生动的内容。
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积极、开朗的态度,不畏任何挑战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仿的。像汪老这样的人物,无疑成为了我们的楷模。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在汪老的笔下,便能变得趣味盎然。那么,那些本身就充满乐趣的事物呢?他在《万事有心,人间有味》中,以老顽童般的口吻写道:“年轻人若不吃些油腻之物,恐怕会被视为异类。”在广受赞誉的《端午的鸭蛋》中,他带着自豪宣称:“经历沧海之后,其他地方的鸭蛋我根本看不上眼。”他用坚定的笔触,在这片土地上执着地写下:“只要有路,我都要走遍。”同时,他也会以深邃的思考,坐在摇椅上,像一位邻家的长者,道出:“有些食物,起初可能不习惯,但吃多了,自然就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尽管生活中似乎总有挫折,他依然考入了西南联大文学系,尽管在校成绩并不理想。但你猜猜看,他是如何在《人间草木》中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涯的呢?“听说这三所大学的学风自由,上课和考试都很随意,可以轻松对待,我正是冲着这种轻松自在来的,我在寻找什么?我在寻找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在学习《西洋通史》时,汪曾祺绘制了一张详尽的马其顿帝国版图作为作业,这张图虽然被老师称赞“艺术价值甚高”,但“学术价值全无”。汪老的一些行为确实非同寻常。据说他上课从不记笔记,大二时为了英语考试,他决心临时抱佛脚,借来同学的笔记,熬夜抄写,结果考试当天却因过度疲劳而沉睡不起,怎么叫都叫不醒,最终考试成绩是0分。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在大地上匆匆行走,时常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只是盲目地忙碌着。一天的24小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然而,汪老那种顺其自然、泰然自若的生活方式,却成了人们渴望追求的理想。学生们同样如此,课业和作业像吸满水的海绵,填满了他们日常的每一刻。但是,能有多少人像汪曾祺那样生活呢?他曾经说过,“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经历过生育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我们还要给葡萄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摘下了果实,就不再关心它们了吗?人,总不能如此无情无义吧。”他能与葡萄建立友谊,为它们着想;他提到“栀子花粗犷而盛大,香气浓郁到无法驱散,因此被文雅人所不屑”,认为其品格不高。然而栀子花却说:“随你们怎么想,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快!”他能成为栀子花的知音,为其辩护。他为楼外楼不再出售鲜活的炝虾而感到惋惜;也为从未尝试过有毒却美味的河豚而感到遗憾……
愿我们都能像汪曾祺一样,深刻体验生活中的四季更迭,情感的起伏。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豁达乐观的心态,以一颗平和而稳定的心去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珍视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本期主播,九(14)班李静希,下期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背景音乐:萤火之森
结尾音乐:moonlit dream